琅嬛记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读了一页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

长江岸,日渐微凉,秦淮河畔,秋意已盎然。

秋水长,流尽思量。

听涛声,声声拍岸,独坐窗台,抚纸墨飘香。

望长空,鹰在翱翔。

借月色,蘸一身秋光,聊发惆怅,藏入琅嬛。

年6月2日

《大街》花了两个月时间读完并整理了书评。两个月是借书的最长周期,意味着到期该归还了。随即换了一批书,这次换个方式,跳读或称之为泛读,书的选择与以往也有所不同,《横越美国》是其中的一本,一天之内读完。作者是美国作家斯坦贝克(年~年)。年,60岁的斯坦贝克独自驾车横穿美国,将经历记录下来发表,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然这本游记不足以让他获奖,早在旅行之前斯坦贝克便以成名。他在开头写下动机。我住在纽约,但是纽约不完全代表美国。因此我发现其实我并不认识自己的国家。事实上我写的全都是记忆中的美国,而记忆充其量只不过是个残缺不全、偏斜不正的储藏所。我已经许久未曾听过美国说的话,没有闻过美国青草、树木以及下水道的味道,没有见过美国的山丘与流水,也没有看到过美国的颜色与光线的特色了。我对所有变化的知识都来自书本与报纸。但更重要的是,我已经有二十五年没有感觉过这个国家了。因此我决意再细看一次,试着重新发现这块巨大的土地。60岁决定独自驾车出游,或许他儿子的一段话更表达他的心理:再不出去,就来不及了。为了更真实地旅行,“成为一对四处巡游的眼睛或耳朵,成为一种活动的明胶照相感光版”,“像把房子背在背上的随性乌龟一样自给自足”。斯坦贝克开着一部改装过的露营车:坚固、快速、舒适的卡车装了个车顶房一一一间小屋子,里面有双人床、四嘴炉、暖气、冰箱、储藏室、防蚊虫的纱窗,并给这部车起了个名字:“弩骍南得”——唐吉诃德的坐骑,带上一条重视外表、善于外交、懦弱又善解人意的法国鬈毛狗查理出发了,从美国东北部缅因州的最北角旅行到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利半岛。他穿梭在州际公路和乡间小路上,与卡车司机和老朋友一起用餐,拜访各大都市与壮丽的原野,自由自在地与路上的陌生人闲聊。斯坦贝克以幽默而略带疑虑的眼光观察美国和美国人,他看到的是一个孤寂、物产丰盛,但充满单一看法的个人的国度。

书中写到旅行的感觉。

旅行有自己的个性、气质、特质与独特性。不是我们在主导旅行,而是旅行在带领我们。只有在体认出这些道理后,天生存在着流浪因子的人才能放松,并顺其自然;只有了解这些道理,心中的挫败感才会消退。从这个角度来看,旅行就像婚姻:如果想控制,那么一定会出错。

关于旅行的体验。

坐在后门台阶上,终于可以静下来思考一路上所见到的事情,并试着理出些思虑的头绪,让挤在我脑子里丰富的所见所闻能有栖身之所。

让我告诉你那是种什么感觉。

到佛罗伦萨鸟菲兹、巴黎的卢浮宫去,你会被大量的作品以及曾经叱咤的势力压得透不过气来,因此你会苦恼地走开,感觉就像便秘。然后当你独处并想起这些作品的时候,一幕幕的画作会自己整理出头绪来;有些会因为你的审美观与有限的能力而被淘汰,其他的则会清晰而干净地显现出来。接着你可以再回到那个地方,专注看着一样作品,这时其他众多作品的叫嚣一点都不会再影响你。如同读书是读者个人的体验,与他人,甚至与作者无关,旅行也是如此。一路上看到听到那么多的人、事、景,如同画展中的画,这张在众多作品中显现出来的得以专注地看着的那一幅便是自已的体验。不同的人因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感官,即便走在同一段旅行中,经过同样一段路程,也会得到不一样的体验。穿越美国的游记之前读过一些,印象深的是林达写的《一路走来一路读》,读的时间比较早,在以前的《太平湖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daiere.com/lcdl/211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