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还是憋在心里吧,说出来就回不去了。
◆◆◆
作者棕妈来源
棕妈(ID:zy)
这是第二部安妮宝贝小说改编的电影,上一部是《七月与安生》。
相似的性格迥异的双女主,相似的原生家庭伤痛和自我救赎,相似的风格——凌厉、温暖、治愈……
只是,这一次带给我们惊喜的,是钟楚曦和谭松韵。
八月
未央
春,陪伴你,是如沐春风
夏,成为你,是生死轮回。
未央来自一个不完整的家庭。
出生时父亲就消失不见。母亲美丽但情绪极不稳定,女儿既是她空虚时唯一的慰藉,又是她疯狂无助时泄愤的工具。
这个母亲,会在情绪失控时,对女儿说出“跟你爸一样,是个绝情的贱货”;会在无能无力时,对女儿大打出手,之后又会陷入痛苦愧疚和自我厌恶的无限循环之中。
谭松韵一人分饰两角,小乔未央妈妈
直到有一天,她失足坠下了楼梯。
母亲是小乔唯一的亲人,也是敌人。她跟女儿相伴的每一天,都充斥着怀疑、蔑视、自轻自贱、相爱相杀。
就这样,一个癫狂堕落的母亲,一个惊恐无助的孩子。构成了未央的原生家庭,勾勒出成年后未央的模样:
人群恐惧、自我封闭、淡漠疏离、悲观绝望。
小乔
未央
“如果那天我没有坐在你身边,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的相遇,是命中注定。”
直到,她遇到了小乔。
小乔几乎是未央的反面。
她热情、开朗、阳光、炙热。
作为一个对人性极度失望,极力想与这个世界隔离的女孩来说,小乔无疑是那个无法抗拒的存在。
她的到来,让未央早已尘封的内心,又开始相信。
相信美好,也相信真诚;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小乔点亮了她的人生。
未
央
命运的阀门已经开启,它已汹涌而至。
直到一个叫做“朝颜”的男人出现。
他们相识于一个雨夜。
相似的兴趣,喜欢机车,爱喝手冲黑咖啡;莫名的默契,每个眼神和互动,都是平静中的暗流涌动。
他们明白彼此的位置,是在那幅画前。一幅名为“灯塔”,却始终找不到“灯塔”的画。
尴尬、怪异、不合常理。三人行,注定有一个要退出。
他们接受彼此的心意,是在那个跨年夜。
跨年派对中,只有小乔是沉浸其中的。其余两个人,一个不适合,一个在配合。
同样是一个雨夜,草坪中,有个一个画中不曾看到的巨大灯塔。
在这里,朝颜跟未央共度一夜。
一夜过后,三个人,再也回不到从前。
小乔
未央
我要离开了。
要去哪里?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
犹豫、愧疚、自责过后,未央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小乔似乎也开始试着忘记过去,重新开始生活。
天台上,她笑着对未央说,自己要到离开了。
未央问,要去那里。她说,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小乔走了。
割腕自杀,静静地躺在浴缸里。
桌子上留下的,是未央送她的手镯。
未央
朝颜
“消失的人应该是我。”
“消失能解决问题吗?”
章鱼小丸子,是小乔口中“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富士山,是小乔想要去的地方;结婚生子,是小乔的愿望。
未央在接下来的人生里,将这些一一经历。
生下那个孩子,取名“小乔”。
她说,八月出生的孩子,性情明快又温柔。就像小乔一样。
爱一个人,就会想把那些最珍贵的东西与她分享,就会想去走一走她曾走过的路,吃过的东西,经历过的事。
还有那些她想要做,但却没机会再去做的事。
小
乔
亲爱的神,请让我变成小鸟飞到最远的地方。
对应
电影中,出现过多次两两对应的场景。
未央妈妈和小乔
这是外形高度相似的两个人。
未央对小乔的好,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对自己幼年时对母亲有意犯下的过错的补偿,也是一种自我救赎。
高跟鞋
朝颜跟小乔分手后,未央将朝颜送给小乔的高跟鞋从楼上扔出去,说:我再给你买新的。对应多年前,未央剪断了妈妈所有高跟鞋的鞋跟(因为妈妈总是用高跟鞋跟,对她进行家暴)。
楼梯
小乔自杀后,未央从楼梯摔下,对应多年前,妈妈因自己的过错,而从楼梯摔下死亡。
四阶魔方
小时的未央,喜欢玩四阶魔方。未央的女儿出生后,朝颜在草地上给她表演转魔方,也是一个四阶魔方。
小
乔
章鱼小丸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美
这部电影拍得极美。有几幕印象深刻。
天台上。
未央和小乔在说着话。背景是苍白中带点微蓝的天空,有些模糊的高楼大厦和空旷素净的天台。
未央的头发轻轻吹拂,表情忧伤,小乔一脸明媚,笑容灿烂。
是那种景、物、人融合在一起的美。每一帧都可以拿来当壁纸。
雨夜,灯塔中。
二人抽烟这场戏,相当带感。
柔光暗黄色的复古滤镜,克制又极具张力的镜头语言,明明是很平静的节奏,看得却是激动澎湃。
谭松韵.旗袍
小乔这个角色,谭松韵完全hold得住。这种明媚张扬的,本就是她的优势。
但万万没想到,未央妈妈这个年龄偏大,性格偏执,有些阴郁和癫狂的角色,她居然也演得很好。
而且,谭松韵穿旗袍,太好看了。那种独特的质感和韵味,是很多比她瘦、高、性感的女孩所没有的。
惊喜啊。
未
央
有些事情还是憋在心里吧,说出来就回不去了。
意象
有几处“意象”,很值得琢磨。
拆
大街上,到处都是即将被拆掉的建筑,就连正在吃馄饨的小店,不久后也将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快餐店。
暗指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变”即常态,人、事、物,都无法按照自己臆想的轨迹走下去。所有的美好,都有可能在一瞬间消失;曾有的信念,很可能会在瞬间崩塌。
小
乔
你对男人的绝望是从哪里来的?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的这本书,在电影中多次出现。最初,是二人相识,未央身边是这本书,而小乔跟日语老师说,自己最喜欢的日本作家是村上春树。
之后是咖啡馆,朝颜看到这本书,很惊喜。说这本书是原版,很难得,可以卖给我吗?
最后是朝颜离开,未央将这本书送给他,说就当是留个纪念吧。
看过这本书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这就是关于三个人的爱情故事,暗指影片中的三个人,会跟这个故事一样,唯美、纯净,但也伤感。
田雨饰演的日语老师,很带感呐。为了让学生有代入感,搞了这么个的日本女人扮相,很搞笑的。
PS.日语老师的那节课上,提到了几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村上春树,夏目漱石,川端康成,为什么没有太宰治呢?这可是最丧的一个,遗作及传世之作,还是半自传。
是作者不喜欢吗?说实话,我也不喜欢他。
灯塔
灯塔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小乔公司楼下的一幅画前。这也是三人第一次明确彼此身份。
画名是灯塔,但未央和朝颜紧盯着看了半天,也没发现灯塔在哪儿。
第二次是那个跨年夜,大雨中,朝颜跟未央,在红色的巨大灯塔中,共度一夜。
最后一次是剧终,朝颜跟未央女儿在草坪上玩耍,背景中可以看到,那个跟雨夜一模一样的灯塔。
灯塔这个意象,应该有两层意思。
一是说,这种美好的,能给指引人们去往美好彼岸的事物,根本是不存在的。
另外一层,即便是存在,也是不被世俗价值观所允许,如果强行去到那里,也无法善始善终。
未
央
我拒绝你,是因为我更想跟她在一起。
求拥抱
这个出现过两次。剧始和剧终。
都是在路边,同一个人,有些衣衫褴褛,举着一个这样的牌子,笑容灿烂。
暗指在这个物欲横流,唯利是图,人人求自保,关系疏离淡漠的时代,心无杂念的亲密,似乎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
安妮宝贝的小说,还没看过,但改编过的电影,已经看了两部。不同的导演、主演和剧情,相似的故事内核和审美取向。
应该说,是我喜欢的那种风格。接下来会选两本看一下。
最后说个挺有意思的事。
电影散场,前面有三个男生,20几岁的样子。一个说看不懂,另一个说,我也没看懂,走在最边上那个男生,指着旁边的海报(哥斯拉大战金刚)说,你俩就适合看这个。
然后又从身边走过去一对情侣,女孩说没看懂,男孩很温柔地跟女孩说,你看到罗晋手里拿着的那个照相机吗,这其实是一种隐喻的表达。
好吧,这是一部不太适合直男去看的电影,这里说的直男,不限性别,只要有直男思维的,都算。
但直男看不懂,不代表不喜欢,否则早就半途离场了对吧,吸引他们的是什么呢?
应该是颜值吧。
两个女主实在是太好看了。
八月
未央
献给每一个用力爱过的人
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