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治疗及治疗白癜疯最好的医院在哪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zhiliaozhunbei/11616.shtml
我是探险旅行栏目《侣行》的摄像师,你们看到的那些精彩刺激的画面背后,时常有一个扛着摄像机的我。收到VogueMe的邀约时我刚从南美洲回来,这次拍摄是为了在东南卫视播出的栏目《地球之极》。我们一行人开帆船从迈阿密一路向南,经过多米尼加、海地、古巴、墨西哥,还有巴拿马、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征服了一连串的地理名词。
去往西藏墨脱的隧道中
最初听说《侣行》这个栏目时,节目组正在准备开帆船跨越大洋,从中国出发到南极,当时的我还是一个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固定但缺乏新鲜感,虽然也是在做摄像这个行业,也会偶尔出差拍摄,但是我总觉得人生还是要有更多的挑战,所以当时一冲动就向栏目组表达了想加入的心愿。在我认识张昕宇和梁红这对探险家之后,一谈即合,立马辞掉了原先的工作,决定跟他们一起去看世界。
飞机飞过大西洋上空
*《侣行》(ONTHEROAD)是由被称为“极限情侣”的张昕宇、梁红二人打造的网络自制户外真人秀节目,在国内、外反响都有极佳反响。相应的,团队里的摄影师们也有着超强的工作强度。
户外探险摄像师工作的第一要务是拍摄并记录下我们一起经历的人和事,要用纪录片拍摄的手法完整纪录下来。如果有突发状况,还需要有现场剪辑的能力,要和团队随时沟通好视频的后期要求。但是除了拍摄以外,像整理装备、维护车辆这些看似轻松的“小事”也需要很熟练,同时你还得是一名好司机。在野外拍摄,一切皆可能发生,掌握多种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关键的时候,基础技能可以救自己一条小命。
有多危险?我印象中格外艰难的一次拍摄是发生在叙利亚的战场前线,当时我是蹲在掩体下拍摄的,戴着头盔穿着防弹衣。一个随意的擦枪走火,我的小命就没了。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我和士兵一起巡逻
在美国,和巨型机器人合影
最痛苦的拍摄对我来说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拍摄中东行的时候,我们在伊拉克的难民营里探访,里面住的全部都是饱受战争痛苦、无家可归的人。当时我们遇到了一个女孩,她是从恐怖分子的控制区内跑出来的,她的眼睛很漂亮,但是当她对我们讲出被俘经历后我心里非常难受,放佛被吸进了深渊,很长时间都走不出来。在这个难民营里还有很多像她一样的女孩,年纪轻轻被折磨、虐待、性侵,而像这样的难民营还有无数......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她们,该愤怒还是该悲伤,我想帮助他们,又不知道怎么去做,无论是语言的安慰还是物质的给予都已经太微弱太无力了。这个世界怎么了?人类到底应该走向何方?这种压抑感我之前从未感受过。
我们团队在北极圈内的合影
讲个积极的吧。
有一次印象深刻的拍摄发生在年,我们在阿富汗用建筑投影还原巴米扬大佛。这座拥有年历史的大佛,在年被塔利班炸毁,当时张昕宇和梁红希望能用光影技术使它重现,于是我们就在北京制作了一台投影仪,在反复修改方案后,从北京出发一路拉着这台设备到巴米扬。这尊佛像在这里已经矗立了太久(据说玄奘西行还在此见过它),亲眼见到过完整佛首的人已经都不在世了,我们只能咨询专家确认佛首的样式,打印出投影仪的底片。两天的忙碌之后,我们终于点亮了夜色中的大佛,震撼的场景得以重现,那种历史和当下融合的感觉,太棒了。当地人非常高兴,我们也荣幸无比。我们离开时把所有的设备都赠送给了当地政府,现在每逢节日,当地人都会点亮大佛表以庆祝。
我觉得大众对摄像师这个职业往往不是非常了解,人们总是更愿意去了解镜头前出现的人和事情,这点也可以理解,也是这个幕后职业的自带属性之一。我看到网上有人说,比探险家更伟大的是他们背后的摄像师,国外也有纪录片专门讲我们这种职业者的故事,比如BBC的《超级摄影师》。但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其实一起完成这些旅程的团队成员都很伟大,有的可能一直在幕后不被大众知晓,但是缺少任何一位大家都坚持不下去。无论和老张一起下硫酸湖还是一起完成巴米扬大佛的探险拍摄,都是团队一起努力的结果,完全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
巴基斯坦,在学古兰经的孩子们
话说回来,我个人觉得我们这个种类的摄像工作确实需要更大的勇气,比如在特殊环境中你得有很强的判断力,得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心里承受能力。此外我们会去到非常危险的地方,经历多样的地貌和气候,这时候你的团队作业能力会受到严峻的考验。所以如果真的想成为一名探险摄像师,首先你必须是要无比热爱这份工作,愿意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基本上需要全身心投入。当然,随着拍摄设备越来越智能、轻便,基础操作会越来越便捷,也许以后入门就不是难事了,但这就要求有更好的创作思路诞生了。
我们团队在朗伊尔城的合影
有一点很重要,在进行任何拍摄计划、出发去任何地区之前都必须做好功课,保证自己足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发展历史,这样当你站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你才能有比较从容的创作状态,也不容易产生误解、发生冲突。
我的家人对我的职业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对于比较危险的经历,我总是会在事情过去很久之后再和他们分享,先斩后奏。亲人的本意肯定是不愿意你去冒这样的险的,不过现在他们也都习惯了,我也很感谢他们。
我在印尼的粉色沙滩拍摄
最后讲一讲驾驶国产飞机环飞的经历吧,也很特别。当时计划的路线是从南美洲的巴西飞到非洲的佛得角,从准备到出发我们团队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一边是国产老飞机的改造,一边是老张和梁红的驾驶技术训练。作为摄像团队,我们也一起经历了这一切,虽然不用学习驾驶技术,但是也要充分掌握航空基础知识以保证在真正飞行的时候不会出现错误。从哈尔滨出发飞过俄罗斯的时候,我们见到了当地的驯鹿牧民,飞越白令海峡的时候,见到了隐居森林的美国夫妇,接着一路南下,见到了南美洲的各种动植物,到了非洲还认识了身体残疾却坚持足球梦想的非洲运动员......太多故事了。这次飞行我们完成了首个开国产飞机飞越大西洋的挑战。这是两位探险家的人生壮举,也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壮举,这种梦想照进现实的感觉,现在想起来还是意犹未尽啊。
我们环飞使用的飞机
去年,我在卢旺达和当地孩子一起过儿童节
人物王鹏
著名户外探险摄像师,年起开始与环球探险家张昕宇、梁红一起旅行拍摄,常驻北京。
编辑郭雪词EmmaGuo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更多文章
MORELIKETHIS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