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条约,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是什么?我猜要么是“丧权辱国”,要么是“不平等”!这当然是事实,不过这些并不是全部,北洋时期的中国政府也是签订过一些获益的条约的,比如下面要说的这份条约。
斯瓦尔巴群岛意为冷岸海岸。位于北极地区的群岛,是挪威最北界的国土范围的属地。斯瓦尔巴群岛面积差不多有6.2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左右,因为这里真的太冷了,滴水成冰,所以除了考察团和极少的旅游团,基本上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定居。
在17至18世纪,此地被当作捕鲸站使用,但其后遭废弃。20世纪初,开始有人开采冷岸群岛群岛上的煤矿,并形成了数个永久聚居地。年签订的《斯瓦尔巴条约》确认了挪威对此地的主权,而年通过的《斯瓦尔巴法令》则确立了此地作为挪威王国一部分,且为自由贸易园区及非军事区的身份。
《斯瓦尔巴法令》是迄今为止在北极地区唯一的具有足够国际色彩的政府间条约,年时就有51个签约国家。
条约规定挪威对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连同熊岛等“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但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以及科学考察等活动。该条约于年8月14日生效,同年挪威把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与熊岛等岛屿合称斯瓦尔巴群岛。年7月1日中国参加了该条约,成为《斯瓦尔巴德条约》的协约国。据史料记载,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也曾派人签署过此项条约,也就是从那时起,斯瓦尔巴群岛成为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出入的地方。
可能是当时的北洋政府实在是太忙了,签订条约后并没有被记载和宣传。直到年秋天,中国探险家高登义应邀前往挪威,在北极指南中发现了条约的英文版,这才知道,原来中国也是《斯瓦尔巴条约》的签约国。被遗忘了80多年的条约,终于重见天日了。
原本中国在北冰洋是没有立足点的,有了这项条约后,这个问题就被轻易解决了。年,中国正式在岛上建立了“中国北极黄河站”,从此将探险伸向了北冰洋。
谁能想到,百年前的无心之举,在今天让我们占了这么大的便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