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糖”也可以瘦身—2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richangbaojian/416.html福州人的每一天清晨,都是从一句“早食过没?”开始的。闽江水在福州穿城而过,分叉成一条条细密的支流。清晨六点,闽江上的微微和风,吹过街道上饥肠辘辘的行人。不同区域的福州人在人群涌动的早餐铺前驻足,不绝于耳的福州话和大口朵颐的声音,在虾油味的浸润中交织在一起,四散的香气绵延不绝。福州人“食早”的种类,保守地说至少可以做到一周不重样。老福州们有自己的一套搭配体系:拌面要配扁肉,锅边要就虾酥等炸物,炒粉淋上蒜头酱,最好还能有份鱼丸汤……福州人的一天就从这一份份早餐开始。-1-拌面、扁肉说到福州早餐的市井之味,必然会联想到拌面。一份拌面的制作时间不过几分钟,在拌匀酱汁后,便可以快速吸溜起来。空气中酱香萦绕,这是福州“食早”的气息。小小一碗拌面也有讲究,必须用碱面,并且在水沸时下锅。烫煮时,需用长筷子轻轻翻动,以防面条打结。面条入锅后立即上浮,不到一分钟便要捞出,才能保证面条的韧劲。剩余时间,得趁面条热气升腾时快速搅拌,稍有迟疑,便会黏糊成一团。在福州人心里,拌面和扁肉“食早CP”的地位不容置疑。相较于馄饨,扁肉皮薄而透亮,肉馅口感十分弹牙。用木棒打成的肉泥,必须选用猪后腿上最紧致的瘦肉。虽然由于产量大,如今市售的扁肉已经采取机器绞打,但肉馅的脆劲儿依然如故。将煮好的扁肉淋上用猪骨熬成的高汤盛入碗中,撒上葱花,从汤头到扁肉,满口咸香浓滑。一口拌面、一口热汤,包裹着舌头上打过的倦意的盹,连着福州人的胃,在清晨早餐铺的烟火袅袅中清醒。-2-锅边、炸物(虾酥、油条、芋粿、海蛎饼、炸春卷)大米磨成的浆,泼墨般地匀进抹过油的锅沿,蚬子汤在锅里烧至微沸。直径80厘米的大锅被煤气灶迸出的火焰加热至滚烫,在米浆逐渐凝固成型之后,迅速铲进锅里。撒虾米、铺紫菜、抛入葱花和芹菜,淋上适量的虾油,最后快速装进碗中。福州传统的锅边店总会在门口处架起一口大锅直接烹煮。锅边糊的制作过程,既是招牌,也是对食客们最直白的邀请。老福州们路过时,总是会眼前一亮,直奔锅边而去。锅边糊的绝配,当然是金黄酥脆的炸物天团——海蛎饼、虾酥、油条、芋粿、炸春卷等。海蛎饼皮被炸得金黄酥脆,包菜馅包含了猪肉和海蛎的荤腥之味。小巧的虾酥一个个在滤油架上紧挨着,咬下几口便咯咯地响,满口油香。把油条沾上一点锅边的汤汁,细腻又不失酥脆。外酥里嫩的芋粿被掰成小块,浇上酱油,就是充满榕城气质的早餐。皮薄馅多的炸春卷包上切碎的包菜、香菇、木耳、粉条,油炸后就着清香的汤汁,一边怕烫嘴一边却完全停不下来。舀起一大勺锅边,热烈的香气便扑面而来。配着一口炸物,热气顺着嘴角滑进胃里,老福州们自然满足无比。-3-鱼丸、肉燕福州清晨的街头,小贩单手骑着自行车,另一只手拿着瓷碗,碗里有个瓷勺,边骑边敲。后座是一口铁锅,生着炉火,煮着暖融融的清汤;另一边则是一个桶,桶里装着现做好的鱼丸和肉燕。当啷当啷,早餐时光,当属鱼丸肉燕汤。一听到这声响,晨起买菜的阿姨、上学路上的孩子、街边闲坐的老人,都会围上来。小贩熟练地把鱼丸和肉燕投入沸腾的汤水中,撒上葱花和白胡椒,凭个人的喜好滴入白醋。滚圆的鱼丸和饱满的肉燕浮在汤中,升腾起腥香诱人的热气,这是上个世纪的福州人在早餐时度过的祥和岁月。手工捏成的鱼丸与机器不同,颜色并不会十分雪白抢眼,表面也往往会带着坑坑洼洼的痕迹,有一股粗糙的质朴感。但是咬下去,鱼香味在唇齿间回弹,偶尔还能尝到细碎的鱼刺,这是机器所难以仿制的。肉燕的诱人奥秘全在于它的燕皮,轻薄柔软,煮熟后弹性十足,竟很难把它和猪肉联想在一起。如今,福州街头巷尾“行走中的鱼丸摊”也不知所踪,但鱼丸和肉燕却跨越了早饭时间被端上了宴席的餐桌,并成功喊出了“无燕不成席”的口号。-4-炒粉、捞化兴化粉就像是一张包容性极强的白纸,可炒可捞也可浇头。炒粉与捞化,一半热烈一半温婉,组成了独特的福州“食早”味。炒粉是纯粹的。早餐店里一份炒粉,放的配菜并不多,基本绕不开胡萝卜、豆芽、包菜等的搭配。简朴的做法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兴化粉本身的香味,口味还带有福州独特的微甜。做好的炒粉会放进保温容器中,随吃随取。吃之前浇下一勺蒜头酱,才是炒粉的正确食用方式。在福州,一千家早餐店能遇见蒜头酱的一千种滋味。手工制作的蒜头酱,既是炒粉上的点睛之笔,也是抓住老福州胃口的秘器。与略显粗糙的炒粉相比,捞化就显得精致许多。香菇、腐竹、豆腐、黄花菜、金针菇等等……光是浇头里的素菜,就能占去菜单的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都融进了肉食爱好者情有独钟的荤香里。与日式拉面的浓骨汤不同,捞化的汤虽也用猪骨熬制,但是还另外放入了虾油,浸泡着无数浇头却仍然清澈透亮。粉和汤的关系恰到好处,既没有少了汤底味道,也没有因为汤味太重而掩盖米香。一碗兴化粉,藏着福州人性格的缩影,也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式——精致内敛,底蕴深厚。-5-花生汤、藕糕、糯米饭、马耳、马蛋郁达夫在《饮食男女在福州》里说:“福州食品的味道,大抵重糖。因此福州人的牙齿,十人九坏。”在“重糖”这件事上,福州人绝对可以骄傲地挺直腰板。毕竟,精致的福州食客,早把甜食搬上了早餐的餐桌。软糯派的代表有花生汤、藕糕、糯米饭。花生汤熬得绵密细软、清新乳白,浸在其中的花生颗粒分明,却早已酥烂如泥。藕糕则在勺子和碗之间相互纠缠,只有挣扎地舀进嘴里,才能够发现它甜丝冰凉的质地。芳香甜蜜的糯米饭,不加任何配料,米粒软糯紧实地在小碗中紧挨着,口感劲道却不粘牙。油炸派的代表有马蛋、马耳。外表裹满芝麻的马蛋,外皮杂糅着酥脆和柔韧的双重口感。外观与油条相似的马耳,因为加入了红糖,竟有了烤面包的口感。-6-咸粥、甜粥、茶叶蛋、榨菜、肉松福州人对于清粥小菜,总是欲拒还迎。离得近会嫌它平庸寡淡,疏远久了,反而又怀念起那种抵得住岁月的滋味。福州人熬粥很有自己的一套。一碗粥不仅仅是见水又见米,而是要把米粒熬到弯曲烂透,水米融洽,柔腻如一。青菜、香菇、猪肉、红糖、荸荠、赤豆……福州人把食材处理到它们舒展得当之际,以恰好的火力,将它“糊化”,食材的风味便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过,即使一碗粥熬得甜稠香糯上了天,没有风味强烈的配菜又何以知足?当然各种口味都要来一些。香味十足的茶叶蛋,只需轻轻一拨,蛋壳便尽数脱落。香辣爽脆的斜桥牌榨菜,嚼起来嘎吱作响。金黄酥香的肉松,置于粥饭中,鲜甜适中,口味恰到好处。最后,有几家在福州经营了数年的早餐店要推荐给大家,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中,帮大家找到生活的出口。-食早店铺推荐-柴火锅边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