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医院咨询 http://pf.39.net/zqbdf/140106/4322685.html
说到挪威,大多数国人的印象恐怕只是一个遥远的北欧小国,有着壮美的峡湾、寂静的森林、多彩的木屋、梦幻的极光和美味的三文鱼。这些印象都对,但挪威可远不止这些。
独特的地理环境
按人口算,挪威的确是个小国,只有区区的多万人口。但如果按国土面积大小排位,它却应该算一个大国。它的国土面积在欧洲44个国家中竟然排到第六,前面只有俄罗斯、乌克兰、法国、西班牙和瑞典。大名鼎鼎的工业大国德国落在了它的后面,而曾经的日不落大英帝国的国土面积还不到它的2/3。
挪威是个狭长的山地国家,走向从与英国隔海相望的西南端,到与俄罗斯的西北角接壤的东北端,海岸线直线长度公里左右。但由于峡湾犬牙交错,如果沿着海岸线拿脚步量,大概是20公里。挪威的版图很像一个大头蝌蚪,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南部这个蝌蚪的头上。有一种形象的说法来说明挪威蝌蚪的尾巴有多长。如果按住这个蝌蚪鼻子把蝌蚪的身子转下来,它的尾巴可以扫到南欧意大利的首都罗马。
主要产业和政体
挪威的主要产业有石油和天然气、水电、海产、船运和旅游。石油天然气出口占总出口的2/3,总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占比接近20%,曾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输出国,第二大天然气输出国,其国家石油基金是全世界最大的主权基金,价值超过一万亿美元。
历史上,挪威长期是丹麦(近年)和瑞典(近年)的附属国。年真正独立,国体为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性元首,没有实际权力。王室成员不能从事商业活动,但也不受法律的节制,有法律豁免权。意思就是说,即使王室成员杀了人,国家也不能依照法律对其制裁,更不用说因为酒驾或开车超速开罚单了。王室虽然不受法律节制,但行为通过其它机理约束。王室成员一旦出现丑闻,对王室是非常麻烦的。不过,挪威王室不像英国王室那么高高在上,非常亲民低调,也深受挪威人民的真心爱戴。
像欧洲其它君主立宪制国家一样,挪威实行的是内阁管理体制,由首相负责,下辖10个部委。行政分国家、省郡和市县三级管理。挪威的选举分国家和地方两级选举,都是四年举行一次,国家和地方选举交替进行。有长居资格(俗称绿卡)的外国移民可以参加地方郡县两级的选举,但只有取得国籍后才有资格参加国家选举。因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由分别的选举产生,中央政府没有任免地方政府的权力。
奇葩的政治环境
挪威建立政党的门槛比较低,任何人都可以登记组建政党,但国家只资助获得一定选票数以上的政党活动经费,以避免不严肃的建党行为。各个政党从国家获得的经费资助也是与支持率相关联的。
挪威的政党繁多,登记注册的政党有29个。没有任何政党获有绝对多数的支持率。三个最大的政党占了支持率70%左右,剩余30%左右的选票被其他小党瓜分。在国会获得席位的有9个政党。
挪威政党不但数目多,名字也是五花八门,例如基督人党、退休人党、环境党、女权主义党,等等。最接地气的名字恐怕是新兴起的“对过路费说不”党。在去年进行的地方选举中,这个新党竟然在挪威第二大城市卑尔根一跃成为第四大政党,可见西部地区的挪威人民有多反感贪得无厌的公路收费。对了,挪威登记在册的政党中,还有个挪威共产党,但它非常小,国会里没有席位,平时也听不到它的声音。
挪威这届政府本来是位居第二大和第三大的右党和进步党与两个小党组成的联合政府,首相由右党的主席担任。近期,在如何处理一个曾参加伊斯兰国的妇女及其孩子回国问题上,进步党与右党发生了严重分歧,结果导致进步党退出了联合政府,剩下右党和俩小伙伴只好组成了一个国会少数派政府。
高税收与高福利
挪威实行的是福利社会主义制度,通过高税收高福利的方式实现财富的二次分配。个人所得税按个人收入分段递增的原则课税,收入越高的人纳税的比例越高。把税收的一大部分拿来用做偏惠于低收入的社会福利,从效果上讲,相当于合法地把高收入阶层的部分收入收回再分配给低收入阶层。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挪威的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比其它国家高,高收入阶层的反而相对低。这样做的好处是缩小了社会差别从而降低了犯罪率,代价是总体劳动力成本高从而导致物价飙扬。另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鼓励了懒惰,使得好多有才华的挪威人去其它国家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在缴了世界上差不多最高的个人所得税以后,拿着税后的工资进行消费,挪威人还得再缴各种各样的消费税。日常生活用品税率12-25%,饭店25%,烟酒和汽油大约%。挪威自己没有汽车产业需要保护,但这也不影响国家对进口汽车征收30-40%的“奢侈物品”税。高课税的结果使得挪威成为世界上最贵的国家之一。好多挪威人一出国就拼命买东西,就嗜酒如命,好像消费越多越沾光似的。根据我经常到西班牙地中海沿岸地区度假的经验,如果简单地把挪威的物价与西班牙中等城市的物价做一比较,西班牙的物价大约只有挪威的1/3左右。当然,高物价也有高物价的好处。在习惯了挪威高物价以后,出国后什么都便宜,区别只是便宜得或多或少的问题。
高税收的好处是国家有钱来办社会福利。因为人口少和相对富裕,挪威有差不多世界上最好的福利条件。挪威的福利几乎涵盖了生老病死各个方面。
在生孩子前后,父母合起来可以全薪休10个月的产假,也可以拿80%的工资休12个月。孩子出生前国家补助好几万克朗的婴儿准备费。从出生到3岁前有每月几千克朗的养孩子补贴,然后每月一千多克朗的津贴一直发到孩子18岁。对了,一个挪威克朗大约相当于人民币0.8元。挪威整个国家的大平均年工资(税前)在60万克朗左右。
挪威的养老金由三部分组成,国家福利保底,再加上雇人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挪威的退休年龄是67岁。如果你的累计工作年限超过40年,到退休年龄可以拿到大约退休前工资的2/3。
在挪威,每个人有固定的私人医生,不过是几百人共享一个的私人医生。小病必须先约自己的私人医生,就诊费国家出大部分,个人出小部分。私人医生的每次就诊时间一般半小时,个人支付大约克朗。一年内个人累积支付的诊费超过一定数额(目前是0多克朗),就开始免除个人诊费部分,改为国家全额支付。遇到严重的病症,私人医生就会把病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到了这个环节一切都是免费了。如果需要住院治疗,不仅各种检查和药物免费,住院以及住院期间的饮食也都免费。当然,妇女的产前检查和生孩子住院也是一切免费。
除了生老病死的福利,挪威也有最好的教育福利。挪威人从小学到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一程免费。而且,为了保证低收入家庭孩子们的受教育机会,从上高中开始,学生可以开始贷款。一旦完成学业,大约40%的贷款可以转为奖学金从而免除偿还。优惠教育贷款背后的逻辑是,要保证那些愿意并且有能力接受教育的年轻一代不能因为经济原因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简约诚实的文化传统
在欧洲游走多年期间,我曾经试着为比较熟悉的国家选择一个中性的形容词概括其文化特点。我为挪威选择的形容词是“自然的”(natural)。之所以选择这个字,不仅是因为挪威人喜欢自然和贴近自然,更多的是因为挪威历史上从来都是远离文明中心,挪威人保留着乡野生活的简单淳朴。
总体上说,挪威人待人不热情,性情偏于害羞,不会主动与陌生人拉近关系,说话不太会拐弯抹角,举止不太会礼貌用语。但挪威人诚实善良,需要时也乐于助人,为人不太会使奸耍滑,总体上与人为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挪威人工作起来不快也不巧,但是踏实认真,总体上属于慢工出细活那类。
我们经常用成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描绘一个理想的清平世界。上个世纪90年代我刚到挪威的时候,在稍微离开大城市中心的挪威社区,差不多就是这个境界。据说挪威乡下传统上是不上锁的。有些挪威人抱怨是外国人的涌入迫使他们改变了习惯。即使现在,在瓜果飘香的季节,果农们还会在公路边上摆上水果摊,标上价钱,放个收钱小盒,然后回家忙乎别的事情,放心地让过往的游客自己付钱和取水果。很酷,对吧?
几乎看不见的阶层差别
挪威社会基本没有什么社会阶层差别。在这样的社会里,富人和政要没把自已的地位当成多大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普通人也没有把他们当成什么了不起的人物。我们曾经目睹了挪威首相在我们城镇的购物中心像普通人一样与亲戚一起就餐,周围也没有什么人聚集围观,也感觉不到什么特殊的警卫措施。我本人曾多次与挪威的能源部长同坐一个航班旅行,没有见到他有前呼后拥的陪伴和奉承。因为没有社会等级的概念,一个大公司高管与一个普通水管工可能就是经常来往的邻居。你能在聚会上遇上一个和蔼的聊伴,回头一问,人家是好大一个富豪或老板。
与其它文化相比,挪威社会中的领导的权威没有那么强,老百姓也不是十分在乎他们的领导,抱着各人的事情各人干态度做事。在许多挪威人的眼里,领导就是一个招呼人的差事。挪威语中,县市长和省郡长官这两个字的直面意思是“讲话人”,而政府发言人则变成了“传话人”,这些用词细节说明了挪威文化对官僚的态度。另一方面,挪威社会对领导的资质和期望值也不是那么高。在挪威,有不到30岁的年轻人当文化部长的,也有渔民背景的政客当能源部长的,还有木匠背景的政客当商务部长的。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大学还没有毕业就当上了候补国会议员。这些在别的国家都是难以想象的。
一个有点儿有意思但有点儿极端的故事是,很多年前,首相曾经因为超速被警察拦下并开了罚单。后来这件事被曝光了,在报纸电视上议论了好久。首相本人还被采访了,在被问到他是否应该提醒司机超速的问题,他的解释是他们正在赶往一个地方去讲演,而他本人当时专心思考自己的讲演内容而没有注意到超速,如此这般等等......
在挪威的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一张很经典的照片。照片拍摄的是挪威老国王坐火车去滑雪,在车厢里向售票员买票的场景。相信这种场景在其它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超高的妇女地位
在挪威,女性的地位很高。这首先是与自然环境和传统有关。为了对付相对恶劣的气候条件,挪威女性需要与男性一起在户外战天斗地,不但个头上人高马大,性情上也独立强悍。好多挪威女孩子压根就不认为男女应该有什么差别,当然除了男人不能生孩子以外。
对了,信不信由你,为了男女平等,挪威生孩子的产假也由母亲和父亲分享,父亲在10个月产假中必须至少休4周,否则算作放弃,不能转加给母亲。
在历史上,挪威是女性最早获得投票权和继承权的国家之一。为了改善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挪威曾经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和公立机构的领导成员不得少于40%,后来才完善成任何性别不得少于40%。挪威的现任首相和许多内阁成员都是女性。挪威三大政党的主席中,有两位是女性。
幸福感超强的国度
挪威很多年被评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之一。俗话说,人简单了就容易幸福。挪威社会和挪威人的简单,对我这个在这里居住20多年的外来人感触颇深。挪威人吃饭简单,关系简单,下班就往家里跑,不花业余时间搞什么业务关系。业余喜欢只干简单的事情打发时间,比如维护一下房子,比如在花园里磨蹭,比如到山里走走,等等。
不爱攀比也是挪威人幸福感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与挪威人注意从小保持孩子们的玻璃心很有关系。挪威的小学没有考试,据说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无忧虑的环境成长。到中学有了考试,但考试成绩却被当成了个人隐私,张榜公布学生成绩排出名次在挪威学校绝对是不能的。
有一件事情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女儿小学最后两年参加过她们学校的女孩足球队。有一次俱乐部带她们去丹麦比赛,给家长的通知上有一条是建议给每个孩子零花钱的额度。我的第一反应是俱乐部管得真宽。转念一想,也许正是这些细节逐渐培养了挪威人从小不攀比的传统习惯。
挪威社会的诚信度比较高,社会的整体运行成本相对比较低。好多办事程序简单宽松。这种不严格的程序放到其他很多国家肯定被人钻空子,但在挪威的环境下却运行良好,很少出问题。在挪威出门办事没有找熟人的,无论认识不认识,大家相互都客客气气的。
挪威人很注意维护整体的社会秩序。近些年来,随着外国人的增多,有些外国人利用挪威人的简单善良搞歪门邪道,比如下套碰瓷的事情时有所闻,但挪威人就是不买帐,认真地报警处理。警察出面处理过几次后,这种事情也就消声觅迹了。
挪威社会的运行节奏比较慢,尤其是习惯了工业节奏的人,到政府机构办事,总觉得办事人员做事慢慢腾腾的。平时要找医生看诸如感冒这样的小病,一般是一两周以后才能约到家庭医生。等约到医生的时候,感冒都好了,结果约医生的作用差不多变成了补个病假条而已。
但是出了紧急情况,启动了了应急响应以后,系统还是反应很快的。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几年前,我本人因为颈椎出问题导致了瘫痪,打急救电话,不足10分钟救护车就到达了。医院的途中急救人员已经用电话与急救中心电话沟通好了情况,到达后直接就插上管子做各种检查了。核磁共振判明情况紧急,第二天就加班做了手术。正因为手术及时,我才有机会重新站了起来,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清廉和安全健康环境意识
挪威的清廉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细胞中的。举个例子,在各种业务活动中当然也有公款请客的事情,但报账时候必须写明所有参加人的姓名和工作单位。如果是出差期间请客,必须在报账时扣除相应的伙食补助等等。当然,大公司到别的国家开拓业务时因为文化不同也会出现触礁的现象。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曾经在伊朗因为使用的代理公司使用经费不透明而被调查,最终导致时任总裁不得不因为此事而辞职下台。
挪威是个非常重视健康环境安全的国家。作为支柱产业的石油天然气工业有着世界上最严格的海上生产操作的安全标准。尤其是墨西哥湾美国钻井平台事故以后,挪威北海模式更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和追捧。在挪威,任何人在海上连续工作两周以后必须上岸休整若干时间才能再次出海。海上平台的固定工作人员在海上每天工作12小时,但工作两周可以休息四周。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休息,挪威海上平台上都是每人单间的住宿条件。
挪威每年有几个月天短夜长,而且经常风雨交加。为了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挪威立法要求无论时间季节,汽车一律开大灯行驶。自行车和行人外套都有各种各样的反光牌或反光条。
尽管挪威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国家之一,供应了欧洲天然气需求量的25%,但是挪威非常重视环境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了刺激电动车市场的发展,挪威采取了对电动车免税的优惠政策,结果使得挪威电动车市场迅猛增长。豪华电动车泰斯拉制造商在挪威赚得盆盈钵满,挪威成为它在美国家乡加利福尼亚州以外最大的销售市场。首都奥斯陆已经对传统的汽油车进城开始限制。挪威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公司Equinor开始大踏步跨进新能源业务,并且制定了远远超出同行的降低碳排放的目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介绍了挪威的种种优越性以后,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优越性很多是与其人均资源量丰富分不开的,这是挪威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这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对比挪威和中东同样自然资源富裕的国家,发展的方式和结果还是很不一样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中国因为人均资源量与挪威没法比,大国与小国的治理方式也有很大差异,很多挪威的东西没法照搬,但还是有些方面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比如说简约的时尚,比如说对物欲的控制......
此文曾经刊发在《清风》杂志0年第5期,原题目“挪威杂谈”,稍有改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