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ldquo监狱式应试教育rdq

图片来源:电影《会痛的十七岁》

总有那么一个老师,给了我在潜意识里不愿意去触及的回忆,成了内心深处的痛。

最近看了部新电影的点映,里面的班主任老师带的是高三年级的一个尖子班。他把班级管理成了“精神监狱”,要求每个同学摒除高考以外的一切事物和杂念。

在上课时候偷看漫画书的夏远远,被当作偷窃犯一样对待——她只偷了自己的读书时间而已,然而老师却把她当成了偷全班同学时间的犯人,还教唆全班同学“与歪风邪气作斗争”。

这一段段刺痛的画面,使我不禁回忆起读书时自己也曾有被高中班主任支配的恐惧。

姜老师

是我的高中物理老师,也是班主任。

跟每个人记忆里的某某老师一样,

他是一位超级严格的老师。

在我的学校,他不仅是高中三个年级段30个班级学生的噩梦,

甚至连他从未涉及到的初中部学弟学妹也是闻虎色变。

我跟他最大的一次冲突,可能就是他抓到我看《挪威的森林》的那次。

初中时候,我就听同学说过《挪威的森林》是本小黄书。

然而在高一同学递给我看之后,我就感觉到我的世界观被打开了。

这种感觉在之后看《金瓶梅》的时候也出现过一次。

那几天,我疯狂地看着这本书。基本上跟大学时候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那种感觉类似。

然而就在一节“选修课”前的眼保健操时,姜老师路过我们班门口,晃了一眼就看到低着头正津津有味看着书的我。

他走进教室一把夺过我的书,中指夹在我看的那一页上,因科任教师已经在教室里的缘故,瞪了我一眼便扬长而去。

由于这一天并没有姜老师的课,惴惴不安的我经历了度日如年的感觉后,终于在晚自习上等来了姜老师的审判。

他极尽自己丰富的词汇量强调着这本书的淫秽不堪——这正是我担心的部分,因为正巧看到一场性爱的描写——接着把书重重摔地上,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便是一段对我个人长达10分钟的DISS。

我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虽然我极力想反驳这本书并不如他所说的那种淫秽不堪。

可显然,他并不会去理会村上春树是谁。

时至今日,村上春树的所有作品我都基本上看完了。可唯独《挪威的森林》还依旧停留在高一时候的四分之三处。

或许我与电影女主挥之不去的阴影类似,这本书在潜意识里成了一段我不愿意去触及的回忆。

输入

亲爱的老师,我知道有

很多关于尊师重道的典故,

但我不禁要弱弱地问一句:

您对当今孩子了解么?

01

如果你要压抑我,我就抗争。

老师对孩子天性的压抑,孩子会认为你在蔑视他的成长。

孩子一旦有了独立意识,会蔑视权威,独立意识的伴生现象之一就是,要求你与他平等相处。如果你以一种比高他一等的姿态压抑他……

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也许,这就是逆反的最初发源地。

02

对话语权的要求:

我了解这事儿,为啥不让我讲?

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了。

以前小时候经常被教育「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可以说话,而我却不可以说话?”

我曾经目睹一个名牌大学的实习生怼老总的全过程。

这个实习生在开会的时候负责做记录,会上老总发完言,实习生说:“我也要讲。”

老总说:“怎么轮到你讲?”

他说:“我为什么不可以讲?我也了解啊!”

于是这个老总就看不懂了。

老师也一样,你要看懂他们对话语权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让他有话语的可能性,他就到网上去说,就比如转发这篇文章并艾特那个老师。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03

对个性化生活要求: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现在的孩子还有一个他们引以为傲的特征,「个性化」要求非常高。

以前的学生“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现在的孩子是“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

我有个小表弟,说他就是非要留长头发,穿HIPHOP的垮垮的大T恤,到校门口就把校服脱掉了。结果教导主任跟他说,不剪头发就不要来。他说:“就不剪,我还要扎脏辫儿!”

班主任给家长打电话,他爸爸回答:“您知道吗?这孩子的HIPHOP知识,我连做他的小学生都不配。如果您能把一节班会课给他,让他展现一下做好的PPT,您会觉得很惊讶,他需要证明自己。”

这个是现在孩子的又一个特征所在。

04

做老师的,没点套路怎么行?

我们高中当年隔壁文科班的地理水平简直不能恭维。

选了文科的老同学说他们高二时候一个老伯接手过来,原以为他会像我们记忆里的每个“姜大班主任”这样——

他总是默默的在小本子里记着同学的名字,你以为他在画圈圈诅咒你?

但真实内容是这样的,

“XXX中国地理很棒,XXX世界地理很棒,

XXX季风很棒...”

他总能发现地理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加以培养,加以公开称赞,熟练掌握每个人的技能水平。

之前不知道干嘛用。直到后来上课过程中,讲解题目的时候,老伯一定会加一句,如果这一题不明白的话,大家可以去找XXX..........妈蛋,心机伯。

高考前的每一次模拟考,其他老师都会每天忙的不可开交,老伯则天天准时下班回家吃饭。而且,大家的成绩还在稳步提升。

心机伯,我们好崇拜你!(据说,有个同学在当CEO,用了老伯的这一套,大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者,

有些还是秉承老一套。

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中学生被老师教育的时候,

老师在训他,他就这样子——

叶芝说,教育的本质并非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这个时代总提到平等。然而平等不单单限于男女之间、人种之间,还存在于长幼之间。

正是这些不平等造就了各种尖锐的教育问题。在先前说的这部电影里也可以看到几种当下聚焦的几大热点:“控制型教养方式”,“监狱式应试教育”,“冷暴力式校园霸凌”以及孩子不堪重负沉迷虚拟世界和追星等现象……这不是一个人的痛,这是中国教育的痛。导演彭发作为香港惊悚悬疑片的“鬼才”,他参与制作的电影有《无间道》《风云雄霸天下》等。而在这部青春片中,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daiere.com/lcly/206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