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以奢华和奇迹闻名于世,免税店销售额世界第一、机场客流量世界第3的机场,更让这座阿联酋城市跻身为「世界中心」。在不少国人眼里,迪拜是土豪的集聚地,物价高昂。
疫情改变了迪拜,运营36年、24小时营业的迪拜机场免税店第一次暂停营业,迪拜的第一座摩天大楼世贸中心,医院。
迪拜一角
图源:站酷海洛
这里没有封城和宵禁,只有24小时限制居民外出的「国家消毒计划」,违法出行,将被处以相当于元人民币的罚款,不戴医用口罩,则处以相当于元人民币左右的罚款,屡犯者,将被逮捕和公诉。
如今,有这么一批国人滞留迪拜,一方面是不知归期的住宿餐饮支出,一方面是屡屡取消的回国航班,难以退还的机票票款,他们的钱越来越少,有人流落街头,有人想转道巴基斯坦,坐车回国。
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被迫困在迪拜的他们,希望找到回家的路。
「偶尔治愈」联系了20名滞留迪拜的中国人,试图还原他们寻路的故事。
无法登机的中国人
「我们已经住不起酒店了」「在大街上了」「没有Wi-Fi」,4月17日晚,21岁的湖南姑娘曾嘉欣断断续续地回复「偶尔治愈」,她和闺蜜流落在阿联酋迪拜的街头。
此时,迪拜规定,24小时限制居民外出。如违反,将处以相当于元人民币的罚款,屡犯会被警察抓捕、提起公诉。
「警察要抓就抓吧。」说完这话,曾嘉欣和闺蜜就跟「偶尔治愈」失去了联系。
疫情和病痛缠绕着曾嘉欣,闺蜜的无助哭泣则是背景音。3月7日,她曾在迪拜酒店晕倒3个多小时。
缺钾?贫血?在陌生的国度,语言不通,病因无从确认,这让她有了提前回国、去看医生的想法。
曾嘉欣在4月4日储备的食物,现已吃完
图源:受访者供图
她俩此前3次购买回国机票,可要登机才被告知,因疫情导致的出入境管制,航班被临时取消。
航班三度取消,机票退款却一直未到账,这成了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泡面都不舍得顿顿吃,一天只能吃一顿,钱不够了。」4月3日,曾嘉欣说。
「绝望」是她提到最多的词。到现在,她还瞒着爸妈,理由是爸妈身体不好、怕爸妈担心。她爸妈还以为,女儿在湖南郴州的那家美容院,学着手艺。
回国航班,让曾嘉欣和闺蜜三度燃起希望,又三度熄灭。和她们有类似遭遇的国人,心思也在随着回国航班的变化,浮沉。
3月24日,是他们想搭上末班车成行的日子。
前一天,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宣布,从25日零时开始,所有非香港居民乘机抵港后不准入境,机场停止所有转机服务。也是这一天,阿联酋航空宣布,暂停迪拜往返北京航班,这是最后一个与阿联酋有客运航班的大陆城市。
在闸门关上前,能买到「最后的船票」的人是幸运的,可这幸运,并不持久。
长春姑娘乔尤野刚开始买的是3月21日回国的票,票价多元,起飞前一天,航班取消。她又买了24日经香港转机回国的机票,票价涨到多元。
3月24日中午时的迪拜机场。
图源:受访者供图
为求稳妥,17时55分的航班,她提前8小时就到了机场。15时,国泰航空CX航班办理值机,工作人员说,没有香港身份证或护照的,都不可以乘坐这趟航班。
「整架飞机就走了3个人,我们都被扔下了。后来,我给总领馆打了10多次电话,工作人员说他们在沟通协调。等大使馆下班以后,电话就转接到国内,转到外交部了。」乔尤野对「偶尔治愈」回忆,总领馆统计人数,当时有多人滞留在现场。
她在迪拜机场一直等到了次日凌晨2时。没有消息。
那天,她正是生理期,难受、冒虚汗,感觉身体吃不消。当天,她只吃了一个苹果、一个面包。
随着激动的人群逐渐散去,在机场逗留16小时后,乔尤野也熬不住了。凌晨,她独自拎着24寸和20寸的两个行李箱,乘出租车离开。在车里,感觉非常无助的她哭了,凌晨3时多才回到自己工作的汉堡店。
杨福戬离开机场比乔尤野早,作为企业家,他不把希望放在自己无力影响的事上。
他是和妻子来的迪拜,原本买的机票是3月27日飞香港,元,正好让他在迪拜待满14天。香港的限制令一出,他马上把机票改签到24日。
31岁的杨福戬在深圳开了一家做重力毯的工厂,还在香港开了一家公司。此前,他虽在深圳,却无法去香港。根据香港要求,大陆非香港居民,得在第三国住满14天,才可以去香港。
于是,3月13日,从深圳蛇口经香港机场,他和33岁的妻子飞来迪拜见客户。受朋友之托,他带了4盒新冠病毒核酸试剂来迪拜。
那时,阿联酋累计确诊85例,没有死亡病例。出发时,他在深圳已居家隔离了一个多月,这一趟迪拜之旅,他也当做是一次远离疫情的散心。
未曾想,散心成了闹心。到迪拜的第2天,他家所在的深圳某社区电话通知他,如果从阿联酋回国,得集中隔离。
改签、赶末班车,杨福戬希望赶在限制措施生效前回国,可这努力还是一场空。
24日,在迪拜机场,工作人员告诉杨福戬,因为他的大陆护照最多只能在香港待7天,所以不能领登机牌。
他给总领馆打电话,接通后,对方马上挂掉,「据其他联系上的乘客反映,工作人员更多的是在安慰。」
从13时协商到了24时,眼见另一个飞往香港的航班也已起飞,杨福戬夫妻依旧走不成。
虽然不是自愿退票,他和妻子还是被收取了元的退票费。他此前买的3月28日从香港飞上海的机票,也被国泰航空通知航班取消,收了票价1/3的退票费。
时间就是金钱,杨福戬一向周密到分钟的工作行程安排,乱了。
变化如此猝不及防,疫情煽动的变数,裹挟着众多在阿联酋的中国人,转机地在变、目的地在变、计划也在变.....
迪拜,并不是64岁的冯秀琴和她28岁的女儿的目的地,澳洲才是。澳洲的哥哥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病情严重,让冯秀琴很想念他。
因为疫情,2月1日,澳大利亚颁布旅行禁令,14天内从中国大陆离开或者中转的非澳大利亚籍人员,不会被允许入境。
为了去澳洲,母女俩需要在第三国中转14天。她们选择了阿联酋,因为这儿免签。
母女俩于3月11日由北京飞到迪拜,如果一切顺利,中转14天后,她俩将于3月27日从迪拜飞阿德莱德,票价元。
可自3月26日起,迪拜关闭机场。
母女俩14天中转计划,变成了在迪拜不知归期的滞留。
这一天,黄程里两夫妻从阿布扎比飞北京的航班也取消了。
发现妻子怀孕3个月后,黄程里辞去工作,准备回国。
第一次当爸妈,黄程里发现妻子在迪拜最大的困难,医院孕检。医院说,他们设备有限,医院。可疫情期间,医院不接待非新冠患者。
黄程里3月30日打电话向大使馆反映情况,工医院。「他们想的太容易了,迪拜很多出租车拒载中国人,从2月开始,见到中国人就躲,觉得中国人携带病毒。」他给大使馆打完电话后,陕西商会的也来找他,建议夫妻俩留在迪拜,「回国路上多危险」。
迪拜不相信眼泪
30岁的吉林姑娘乔尤野,干练、精明。她曾在长春开过一家小美容院,50多平米,生意不好,一个月能赚四五千元。
她爸爸有肝硬化,一年吃药至少要1.7万元,药得一直吃到去世,一刻都不敢停。家在农村,爸妈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作为独生女,养老、治病的费用,都得靠她扛。
为了家人,她得赚更多钱。来迪拜,是一个中介介绍她来的。对方说,给她安排一份月工资1.5万元的工作。
于是,刚结婚两个月的她,于年12月10日从成都转机到了迪拜,中介费加机票,她一共给了中介2.8万元。
可中介把她带到一家美容院后,她发现自己上当了。
这是家「不正规」的按摩院,「就是干那种事的」。
转身离去,她找了个汉堡店打工——得挣到回国的机票钱。
和父亲的聊天截图
图源:受访者供图
20岁的大学生李卓没想到,年,疫情会让她在异国经历这么多第一次。
在阿联酋,她曾被紧急送院、核酸检测、专家会诊;在某高校,当本地学生离校回家时,她和其他中国同学留守在课堂和宿舍,时时得面对宿管们的刁难;提前拿到结业证后,回国的机票被屡屡取消。
她在阿联酋某高校上大三,是由国内交换过来的,学制一年,原本年5月结业。1月27日,大年初三,她在北京过完年后,回阿联酋。
虽然当时国内的疫情爆发了,但她爸妈认为,国内措施强有力,在国内要比在国外安全,不希望她去迪拜。
为了完成学业,她坚持回了阿联酋。此时,当地还没有新冠确诊病例,阿联酋的首个确诊病例要在1月29日才发现,是来自武汉的中国游客,也是中东的首例确诊。
医院的病车图
图源:受访者供图
可受疫情的影响,在阿联酋的中国学生早已被当作重点关照的对象。她所在的高校规定,每名中国学生都得接受为期14天的身体检测。
从零下10℃的北京回到20℃的阿联酋,李卓的鼻炎犯了。1月29日,学校直接叫救护车把她送院,「他们觉得我有一些呼吸道问题,就有可能会得新冠。」李卓说。
医院隔离了一天一夜,进行了核酸和血清检测,输液用的滞留针,也在手背插了一天一夜。
医院时的滞留针,留在手里一天一夜
图源:受访者供图
因为沟通不通,被独自留在检查室3小时的她,害怕、无助。她好几次想去找医生,可门外端坐着的保安,阻止她离开。
难以承受的李卓给学校校医打电话,哭了一通。校医给她送来了充电器和衣物,两波专家也出现,对她进行会诊。排除嫌疑后,她才被允许回校。
不久,阿联酋的疫情开始严重起来。当阿联酋确诊病例上升到45例时,3月7日,阿联酋宣布关闭所有教育和培训机构,改为远程授课。
李卓所在的高校宣布要全校消毒,校舍关门,学生要全部离校。于是,宿管便轰她们离校。
对还有两个月就结业回国的他们来说,离校后的居无定所,和提前回国对学业的影响,把他们夹在中间,两头做人难。
所幸,从国内带队过来的一位中国老师出面协商,学校同意让中国学生在宿舍里自我隔离。
刁难并未就此结束。
为了应对疫情,3月26日阿联酋开始全国宵禁,4月4日迪拜将宵禁扩展到24小时限制居民外出。为了解决吃喝,李卓和同学们联系了一家中国人开的超市送货。
「中国」成了让宿管们刺眼的标签,他们对中国学生找中国超市订货很有意见。「有宿管跟我说,你不知道现在中国疫情有多严重,中国货也有病毒。」李卓说。
她解释,虽然超市是中国人开的,但她们买的商品都是阿联酋本地产的,如果货有问题,也是阿联酋这边的生产质量有问题。
住得离宿管较近的中国学生,则会面临更多刁难,宿管常常会去找他们麻烦,比如突然进房查卫生,说他们宿舍不干净,说「这会带来更多的病毒」。
为了拿到结业证,纵使遇到种种不快,她们也得留在当地继续学业。起初,学校通知,由于中国学生相对集中,所以其他学生可以上网课,中国学生还是线下授课,而期末考试是否改为线上进行,当时尚是未知数。
如果拿不到结业证,那么李卓回国后,也得重新考试。
当得知学校「轰人」的事后,她爸妈让她立刻买票回北京,放弃学分,等以后再重修。
但李卓舍不得4万多元的学费,「就这样没名没分的回国、不能结业的话,就太亏了」。
此外,为了不错过她最在意的四六级英语等国家考试,算上回国隔离的28天,她得在4月就回国。中国交换生们跟学校协调提前结业,协商的结果是提前1个月。
好消息也有,4月9日,领事馆给留学生们送来一批口罩,每人10个。
无限循环的航班取消
国航航班CA,从迪拜飞北京,从4月17日起恢复执行,这是3月27日国航公布的第一批航班中,唯一一班从阿联酋回国的。
李卓抢到了这个航班。其实,她一开始于3月3日定的是5月8日的回国机票,票价多元。当确认提前结业后,她又买了4月21日的机票,票价涨到1万元左右,「当时4月20日前回国的机票已全部取消」,她说。
结果,3月25日她接到通知,4月21日的航班也取消。还好,她能把票改签到4月17日的CA。
4月8日,李卓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可这一天,她收到消息,因为疫情原因,4月17日的航班取消了,「想不明白,这个航班各大媒体都公示过,为什么就取消了呢?」
「他跟我说,你有时间在这里哭,还不如考虑一下从别的国家中转。」4月8日,李卓致电总领馆,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说,他不是以领事馆代表的身份跟她讲,而是以个人的身份好心指点她,哪个航班可能还有票,目前能转机回国的,还有日本和韩国。
李卓有考虑过从韩国中转,但笔记、大衣等沉重的行李,成了负担。如果转机,因为是分程票,她的行李不能直挂,也就是说,当行李抵达韩国时会入境,可她自己又没法入境。她有个朋友面临这种情况时,选择了把行李丢在了韩国。
而如果快递回国的话,按照国际快递的资费,25公斤要将近元。
这让她两难。
爸妈给了她很多钱买票,「不管花多少钱,能回家就行」。目前,她买的是阿提哈德航空5月3日回国的直航票,票价1万元,让她不必舍弃行李——可就怕航班取消。
李卓的焦虑与日俱增。她爸爸是警察,爸爸做女儿的思想工作说,现在国内的困难有很多,可能不会优先考虑你们的情况,多方撒网,重点捞鱼,越是困难时越要冷静。
4月13日,李卓拿到了结业证。学业告一段落,可回家的路呢?还浮在空中。
同样未定的,还有冯秀琴母女,她俩本也买到了4月17日的国航航班CA。
得知去不了澳洲之后,母女俩定了4月10日回国的航班,后来通知取消了。此后,接连3次改签的航班,连着被取消,最后一次,是4月17日的航班被国航延期到了5月。
母女俩最后一次买票发生在4月12日,买了26日的阿提哈德航空公司航班。
不出意外,两天后,她被通知航班取消。可申请退款时,按照退改规则,本可以免费退票的诉求被航空公司驳回,两张多元的机票,成了无航班可以改签的鸡肋。
母女俩一共给大使馆打过三次电话,「工作人员的答复都是,得等待当地的政策变动。」她说。
目前,迪拜机场已经恢复了多条航线,国航最早的回国航班计划是5月8日。冯秀琴希望,大使馆能出面协调,把两国的航线尽早恢复。
破产的包机计划
对张娜和男朋友来说,来迪拜是个美丽的错误。
张娜男朋友在美国工作,在张娜的影响下,他决定回国工作,并回国进行了面试。
面试后,男朋友准备回美国。而自2月2日开始,美国对过去14天内抵达中国的外国人实施临时入境禁令,也就是说,他得在第三国待14天,才可以回美国。
于是,3月13日,他俩抵达迪拜。当3月24日买回国机票时,张娜发现,即使反复购票,所有的票都轮着取消。退票后,也不能马上拿到退款,这让她基本上把信用卡额度,都压在了机票里。
假期变成了滞留。
前不久,张娜妈妈查出来肺癌晚期,妈妈的药费由张娜承担,一个月得至少1.5万元。
妈妈的病情扩散很快,得知女儿被困在迪拜,每天都焦躁地给女儿电话。
之前,张娜还瞒着妈妈,骗她说自己已回国,在北京隔离。可当妈妈要求视频通话和发定位时,善意的谎言被拆穿了。
那时的张娜,长了麦粒肿,眼睛肿成了一条线。医院,只能硬扛。她担心自己被感染,担心没有医保的自己,在迪拜难以就医。
张娜已经被扣了两个月的工资,老板对她大发雷霆。在四川从事IT研发的她,由于被困,很多需要现场操作的工作无法进行,不稳定的网络,又给她的远程办公平添烦扰。
所幸,张娜老板考虑到她情况特殊,家里突生变故,不忍心辞退她,只是扣她工资。
病重的妈妈需要她,摇摇欲坠的岗位也等着她,眼看买不到回国的商业航班,张娜起草了自费包机的承诺书,呈送大使馆。
3月30日,一封《滞留迪拜的名中国旅客自费包机请愿书》在张娜微博发出,存在了15个小时。
「我们不是病毒······是没有搭上末班车的孩子。」请愿书里说,在海外疫情并未全面爆发之前,有国人途径迪拜转机回国,大部分人买的是香港落地的机票。
他们当中有孩子、孕妇和老人,有位老人身患癌症,需要长期服用抗癌药物,可药物已断。
他们大多没有阿联酋医疗保险,不敢就医,孕妇也无法如期做孕检。
他们没有阿联酋的长期签证、没有居留权,很多人的旅行签证在当时面临过期。
她把承诺书通过微博发出,得到了1万多名网友的点赞。
可在群情激涌时,她删除了微博。一来,她不想给国家抹黑,不想把事情闹大;二来,她也接到了商会和大使馆的删除要求。
杨福戬则不想在任何社交平台发布求助信息。「我们不想给祖国添乱。如果发了这些的话,会影响海外同胞的心情。」和妻子一起滞留迪拜的杨福戬说,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在等着夫妻俩。
这个企业家相信凡事得靠自己。滞留在迪拜的中国人组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