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呼唤以峡湾的名义驶入挪威的冬季

挪威·布道石

这是小虎牙的第篇推文

关于文艺又野性的北欧

摄影

CanonEOSR

航拍

DjiMavic2Pro

校色

Spyder5ELITE

/北欧

当我买第一部单反相机时,完全没有料到,有一天会如此陌生的站在北欧这片野性的土地上。目光越过峡湾上的层层迷雾,能看见被夕阳染红的雪山,看着这苍茫的大地,我放下手中的相机,问自己:北欧,到底是什么?

▲布道石

▲大西洋之路

南欧人热情奔放,为人处世多了几分圆滑;北欧人默不作声,在我出停车场的时候,路过的帅哥专门把车停在路边,看我顺利支付停车费后他才凑过来关切地说:很多游客不会用机器买停车票,我停在这里看你是否需要帮助,我们挪威,罚款很贵的。

▲特隆赫姆

▲吕瑟峡湾

北欧,是世界的尽头,冰原与森林之间的人类最后的净土,安静的就像人类不曾涉足,心止如水般的冰冷。当我站在每一个峡湾旁、每一座雪山下的时候,才觉得这里不是尽头,是曲高和寡的寂寞。像布道石的壮丽一样,那野性的呼唤,从古至今从未停止过。

▲奥斯陆

▲大西洋之路

/奥斯陆,野性中的文艺

在海边搭一个漂浮的小木屋,木屋里的炭火烧的火热,桑拿的蒸汽充斥着狭窄的空间。人们的穿着就像夏天在沙滩上晒太阳那样,丝毫不会觉得这是在世界上最北的国家之一。

泡桑拿,一定要有冷有热,在木屋里蒸得火热,热得无法忍受,蒸得人直冒汗。这时带着身体的热量走出木屋,0度的空气迅速包裹着全身。身体的余温尚足,跳入冰冷的海水之中畅游。如果没有感受过奥斯陆冬天的温度,在城市干净的海边游泳是多么惬意,可是10月下旬这里的温度已经接近0度,这种冷热交替、能量传递的感觉,爱者爱到命里,怕者缩进尘埃。

在桑拿小木屋的对面,直线距离也就米的地方,是奥斯陆标志性现代建筑——奥斯陆歌剧院。尽管这个挪威最大的城市看起来很村,这是奥斯陆雄心的第一部分——成为一个世界顶级的文化中心,必须有让人难以忘记的标志建筑。

与其他国家的『拿来主义』不同,歌剧院由本土的建筑公司设计,花费5亿欧元建造,外形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冰川。海里游泳的小伙子爬出水面,身上还冒着热气,骄傲的指着这座建筑说:傍晚夕阳的时候并不是它最美的时候,如果再过1个月来,大雪覆盖,在阳光的照射下周围是闪亮的冰片,非常神奇。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它吸收着无限的能量。歌剧院的窗户有15米高,阳光可以充满整个大厅,在冬天,除了音乐,阳光是最珍贵的礼物。

说起这座城市的历史,完全没有斯德哥尔摩那样灿烂而波折,维京海盗的名声让这里多了一份彪悍勇猛的色彩。奥斯陆的原意为上帝的土地,最初在年建立,一开始只有很小的面积。13世纪末,为了防止瑞典的威胁,国王奥拉夫五世建立了一座城堡——阿克什胡思城堡。14世界中期,黑死病夺去了一大半的生命,而后挪威与丹麦联盟,挪威的政治和国防被丹麦接管。

奥斯陆陷入了黑暗。

年,奥斯陆被大火烧毁,一切付之一炬,而新生也在此来临。年,挪威的第一部宪法宣布指定克里斯蒂安尼亚为新王国的首都,但是他们的努力被瑞典宣布无效。瑞典随后将挪威与丹麦合并,这个国家的未来掌握在别国的手中。

一直到年,联邦解体,挪威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年,它又恢复了原来的名字——奥斯陆。从那时起,这座城市再也没有停滞不前。

对奥斯陆的印象,就像瑞典人的回答那样:『挪威物价非常的贵』(连瑞典人都觉得贵),『挪威非常的村』。首都奥斯陆的街道上没有多少车,连宽阔笔直的马路也没有几条,更不要说热闹的商业区了。或许安静和悠闲是这里的主旋律,与世无争,偏居一隅,任凭外界天翻地覆,这里还保持应有的面貌。

/挪威的森林,让你平静的心再起涟漪

离开奥斯陆市区的速度,比喝完一杯星巴克还要快,伴随着高速的车流,城市就被甩在身后,一片片森林迎面而来,森林中夹杂着绿色的草地和清澈的湖泊,一切如童话一般。

奥斯陆一路向西,地势起伏增多,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变成双向两个车道。车子不多,公路起起伏伏,一会盘山,一会下到山谷,很有驾驶乐趣。

开车不熟的人要小心,挪威的公路路况很好,即使是山路,限速也在90公里\小时,在这里驾驶不但要紧跟车流,还要把国内开车的坏习惯通通扔掉。各种标志标线非常清晰,大家开车都很守规矩。

从奥斯陆前往布道石,要经过哈当厄尔高原——这是欧洲最大的山地高原,行走其中可以看到结冰的湖泊,被白雪覆盖的山丘,一望无际的荒野。高原上散落着一些村镇和房屋,完全没有人打扰的风景会让你怀疑:到底谁会住在这里?他们靠什么生活?一路的自然风貌只有用『叹为观止』四个字形容,如果不是自驾,可能无法与这块土地结缘。

一个年迈的农夫操作着自动劈柴机,寒冷的风,从他的耳边擦过。他站在山坡的边缘俯瞰下午四点的阳光——太阳的角度已经倾斜,将山坡下的河水和村庄划出了界线。一切仿佛都是静止的,只有流动的河水拨动着时光的秒针,推着一切前行。

/布道石,野性的呼唤

要论险峻,西岳华山可能不是布道石的对手。

一座多米高的悬崖屹立在吕瑟峡湾之上,需要3小时徒步才能到达。当气喘吁吁的期待还有多久才能到达时,却来不及喘气就被它壮丽的气势所吸引。它的美让人非常矛盾,一边用摄人心魄绝壁吸引着你走向边缘,一边又用惊心动魄的高度提醒你:不要走得太近,这的悬崖很危险。

尽管它十分险峻,但还是止不住人们想和它合影的心情。胆大的人毫不畏惧的坐在悬崖的边缘,摆出各种自拍的造型。它一面背靠大山,另外的三面是垂直的悬崖,到峡湾底部的深度是米。仿佛为了营造惊险的感觉,它与背后的山体之间有一个巨大的裂缝,令人恐惧,但这个裂缝可能保持了几个世纪之久,依然稳如泰山。

向下张望,让人心跳加速;从正下方延伸出去的吕瑟峡湾的景色,能舒缓人的紧张心情。每个人站在这里都会在心里想:没有比这里更美的国度了。支离破碎的海岸线撕咬着内陆,诞生了一个个边缘陡峭却异常壮阔的峡湾。对于这种大风景,一定要站在高的地方欣赏,再累都值得。

登山之路充满了野性的呼唤,呼唤声来源于那些没有被打扰的风景,从停车场一路向上徒步,4公里长、多米拔高的徒步,对挪威人来说是:Easy。不但牵着狗上来,连出生半个月的小婴儿也背上来了。登山者不乏头发花白的老人和几岁的孩子,对与他们来说,周末一家老小爬个山亲近一下大自然才是正经事。

可不要因为老人和孩子的到来,把这条路想得太简单,越靠近终点就越难走,先是光滑的石头上有水,薄薄的水经过夜晚的寒冷变成一层薄冰覆盖在石头表面,稍有不慎就会滑倒。然后要穿过山风中裸露的、只有两三米宽的悬崖,到达布道石,看着就腿软,别说走上去了。

平静而弯曲的水道在两岸恢宏的山峰中穿行,冰川碾过山谷,推开一切阻挡,直到遇见海洋。冰川退去后,海水沿着冰川推开的道路一路倒灌。这道蜿蜒的海上之路可以深入大陆多公里,相当于一道海水从上海一路蔓延到南京。

这就叫峡湾,既是峡谷又是港湾。不论峡湾深入内陆有多远,都不要忘记它是广大海洋的一部分,是海洋与陆地交融的精华所在。

/松恩峡湾,梦里应有的模样

尽管是在10月底到11月初这段时间是最青黄不接的时候——雪还没有飘落,不能滑雪,也不能欣赏大雪覆盖的雪景;大部分地区的树叶飘落,五颜六色的彩林似乎也没有了——但峡湾仍然表现出让人惊讶的美丽。

哈当厄尔峡湾是卑尔根北部的峡湾,看到它的照片就一见倾心。越走越北,白天越短,9点天亮,4点多就天黑,让拍摄也多了几分不确定的因素。

峡湾几乎都在山区,公路多是山路或者沿着峡湾的公路。哈当厄尔峡湾很绵长,沿着峡湾的公路蜿蜒曲折。虽然说不是高速,但都挺好走,双向两车道,车不多,弯道颇为合理,急弯很少,限速在90公里\小时的路段很多,许多难走的山路都打了隧道,便于通行。

也许因为挪威大大小小的峡湾太多了,很多地方没有桥梁相连。想要渡过峡湾,山势平坦的就绕山,山势实在太险峻就用轮渡的方式来解决。有些轮渡要渡40分钟才到对岸,轮渡上有咖啡厅有餐厅,有的轮渡只要10~20分钟就到对岸。

坐着轮渡上,海风很大,不由得让人想起维京海盗的传说,虽然他们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但是现代的挪威人继承了先辈们善于航海的传统。不过也没办法,一切都是地理决定的,这是一个面朝远方陆地的海上国家,有着绵长的海岸线,并且以峡湾的方式与陆地交融。

对游客来说,轮渡是一种休闲和欣赏风景的方式,而对于挪威人来说,轮渡是一种交通方式,这些马不停蹄的重载船只让人们在峡湾中直线航行——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同时也可以让人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盖朗厄尔峡湾,大雪中错失你壮丽的样子

挪威大大小小的峡湾没个上百个,也有几十个,要说最向往的,还属盖朗厄尔峡湾。当然,计划做得挺好:早晨出发,爬上陡峭的盖朗厄尔高原,欣赏冰雪世界,再去盖朗厄尔村——这座峡湾深处的小村每年接待60万名全世界的客人。在去村庄之前,要经过一条非常险要的公路——老鹰之路——这条7公里的公路就如同它的名字那样让人向往,它几乎沿着完全垂直的陡坡,形成11个发卡弯,迂回曲折,在每一个弯道的转角,都可以瞥见壮阔而狭窄的盖朗厄尔峡湾。

听上去太美妙了,直到在雪原公路上看到——

因为降雪,路面结冰,禁止通过!Oh,no!

拥抱不到风景,那只能让风景拥抱我了。看着飘舞的雪花,想着最壮丽的峡湾,我只好用最自然的方式,拥抱大自然的风、空气、雪花与情感。

几天的赶路程就是为了这一天,而现实告诉我,封路了,过不去了。几次想把挡路的杆子抬起来,我是雪地胎,一加油就过去了,就可以到达盖朗厄尔村,看到美妙的峡湾了。但是理智告诉我,不能这样,不能拿生命冒险,峡湾肯定还会再来。

盖朗厄尔村的无敌景色,只能沿着峡湾的边缘掠过,风景已经很美了。高原上下着的是雪,到了海拔低的地方,漂的就是雨点了。山谷中的草场依旧翠绿,红色屋顶的小木屋散落其中,这里的人天天看着这样美丽的峡湾,会不会腻?

自驾路上总能邂逅一些村庄,雨中漫步,你会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这也是自驾带来的乐趣,如果乘坐交通工具,恐怕少了些惊喜与意外。

/大西洋之路,世界的尽头

很长,是的。更贵,是的。

那些轮渡的费用加起来真是贵的惊人。从盖朗厄尔峡湾一路向北,沿着西部峡湾切出,临近的海边有10座大大小小的岛屿,这曾经是维京人的地盘,现在的人们已经离不开大海的馈赠。几个世纪以来,渔业支撑着这里人们的收入,鳕鱼、三文鱼、龙虾等海产及其丰富。

一条壮丽的公路——大西洋海滨公路(挪威语:Atlanterhavsveien;英语:AtlanticOceanRoad或AtlanticRoad)串起了其中一些小岛。

计划拍摄时一直在犹豫,峡湾+大西洋之路vs北极光+罗弗敦群岛,该选哪个?因为峡湾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就一路从斯德哥尔摩开了过来,如果再开到北极圈,再多个10天也不够。

事实证明越往北,风景越野性,越接近人们对寒冷之地的想象。奇怪的是,尽管大西洋之路比斯德哥尔摩、奥斯陆等大城市靠北得多,竟然不冷,白天温度有10多度,对于从盖朗厄尔雪山下来的我们来说,简直是温暖,羽绒服都不用穿。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才知道,北大西洋暖流会从挪威的海边经过,受到暖流的影像,虽然纬度变高了,却越靠海温度越高,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零下十几度的低温。

大西洋之路连接了许多小岛,小岛都不大,有的竟然还住着人,这简直是住在室外桃园之中——冬天除外。

冬天的海风肆虐,海边连高一点的植物都不生长,海风湿咸服饰性很强,刷的油漆很快就没有色彩。正在一处小岛打量,主人走了出来,原来是在邮箱里取报纸,热情的邀请我们上岛上拍照:『这是我的私人岛屿,这里有拍摄大桥的最佳视角。』说完这句话,就回他的小木屋读报纸去了。我们沿着小径走到小岛的远端,正如他所说,这里有着无敌的视角。

大西洋之路有座标志性的大桥Storseisundbrua,对于见识过各种长江大桥、珠港澳大桥的我们来说,从规模上讲简直不算什么,但是它的扭曲型造型——也可以说拧巴的造型,充满了艺术感和想象力:弯道与坡度,曲线与弧线,桥墩与桥面……让这座拧巴的桥在各个角度看都有不同的感觉。

·Tips·

修图\机票\租车\住宿\气温\汇率

请看这里

/旅行中修图,色彩要正

北欧有不同的感觉,拍摄时经常被野性的风景所打动。对于经常出国拍摄的虎牙来说,经常要一边旅行一边工作,特别是这次北欧之行几乎是要当天拍摄当天出图。也许你看过在家提高修图效率的推文(你讨厌的不是修图,而是.....?

用这几招修图效率提高5倍,修图美观提高10倍),但是出门在外,没有工作室的高端显示器,没有舒适的灯光,没有符合人体工学的按摩椅,甚至连通国内的网速也没那么快,但,这就是工作。

▲奥斯陆,挪威。

这次出门带了一只『红蜘蛛』,这只蜘蛛不能捉昆虫,但是能保证我不论住在哪个酒店、使用谁的显示器\电视,都能保证显示出的色彩是一样的,是可控的。

▲斯塔万格,挪威。

显示器之间的色差,是用你的时间和精力来买单的。

\如果每个显示器的色彩都一样

这听上去是不可能的,因为:

不同屏幕对色彩的显示是不同的,亮度、饱和度、色温都不同;

疲劳和时间等因素会影响自己眼睛的色彩感知能力;

图像的颜色并不是真实的色彩,照片在显示器上往往看起来不对劲;

如果屏幕并没有显示真实色彩,会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如果使用未经校准的显示器,所打印照片的色彩就会与屏幕上看到的色彩不符。

▲斯德哥尔摩,瑞典

▲卑尔根,挪威

为了将色彩统一,修图前第一步就是给显示器校色,让偏色通通消失。

▲卑尔根,挪威。

▲特隆赫姆,挪威。

啤酒不能少,校色更不能少,校色就像酒精,不是必要,却不能没有,使用它可以让照片锦上添花。

『色彩』,是让所有摄影人为止疯狂的名词,抓住色彩,照片也就拍好了一半。互联网时代对色彩的要求更加严格,注重时效性的传播方式,足够多开放的信息,对摄影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哈当厄尔峡湾,挪威。

专业摄影师在修图时,会做多个图层的多种颜色的处理,如果这些处理都从一个偏色的显示器看到,就会错上加错。对于很多喜欢套用滤镜的摄影师来说,不论是小清晰的、还是复古的、还是厚重的,都是以色彩准确为基础。不要觉得滤镜可以遮百丑,白内障效果的修图就是因为不准确的色彩造成的。

▲斯德哥尔摩,瑞典。

有了标准,就像有了审美一样,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清楚又明了。很多爱好者之所以拍了很久的照片还是爱好者,就是因为没有进入到可控的范围之内。

区分专业与业余的重要因素,就在可控二字上。如果你仔细观察,专业摄影师会在天气恶劣、环境繁杂等任何环境之中找到可取的镜头,而爱好者只会拍自己擅长的单一题材。从前期的策划、临场的应变、场景的选择,后期对色彩的感知、思路的考量,无不显示着技术和积累。

▲奥斯陆,挪威。

▲盖朗厄尔峡湾,挪威。

/机票

往返机票元人民币,包括国内联运:

CA,西安-北京首都,08:30-10:25;

CA,北京首都-斯德哥尔摩,13:50-17:20;

CA,斯德哥尔摩-北京首都,18:20-09:40;

CA,北京首都-西安14:20-16:35.

国航航班中规中矩,其他城市往返当天都可以转机,提前20天购买机票价格也很合适;回北京这一段是斯德哥尔摩配餐,餐食还不错,瑞典大丸子适合国人口味。

/租车

20kg的摄影器材+无人机+冬天的厚衣服,租车最方便行,行李往后背箱一扔,随走随停,遇到好看的风景也不会错过。峡湾中的公路每过几公里就有停车区,随走随停,一些小村落、好看的观景台,都可以停下拍照。

瑞典的消费在北欧国家中比较合适,斯德哥尔摩租了一辆沃尔沃V60柴油版,平均油耗5.8L\公里,在北欧15-16块\升的油价中,省油才是王道啊。下次去会租一辆油电混动车,北欧充电桩的布局非常多,充电免费,可以省下很多油钱。

瑞典的邻国挪威租车就贵了许多,能在瑞典租就在瑞典租。在瑞典租车并不难,提车时需要:驾照翻译件(公证件)、驾照原件、护照、租车订单打印件、信用卡。

瑞典在斯德哥尔摩周围以及主要城市之间高速较多,挪威只在稍大的城市周围有高速,其他都是双向两车道的普通公路。

/住宿

全部是网上预定,booking和airbnb交替进行。瑞典和挪威有很多小木屋,体验感很棒,暖气设施很好也不会冷。

这次住了一家超赞民宿,虽然是和房东共享一个房子,但房东经常不在家,在家也是窝在沙发打游戏,一栋三层高的房子就是我们的了。房东人超级好,帮我们解决一切难题,细心至极。从他那里也了解了很多挪威人的生活和文化。

在瑞典北部住过一间小木屋,整栋房子都是我们,一层是厨房、浴室、客厅,二层是阳台、三个卧室、卫生间,房间很大,住着舒服,也可以体验北欧人的生活方式。

/摄影器材

机身

佳能EOSR;

镜头

佳能16-35F2.8L、佳能70-F2.8LIS、佳能35F1.4L

航拍

大疆MavicproII

兼顾广角和长焦,拍建筑、大场景的风光用广角,到旷野之中拍大风景长焦也是少不了的。35mm大光圈用来拍人文,画质非常棒。机身带了刚出不久的EOSR微单,很轻便,爬山的时候多一公斤都恨不得扔掉,轻便对于旅行摄影是很有帮助的。拍摄时候触屏对焦拍摄就像是用手机,当然5D4的双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daiere.com/lcdl/21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