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http://www.oudihuating.com/
6月6日,班敦32位团友和3位领队抵达斯瓦尔巴首府朗伊尔城并登上Ortelius号,展开季度的斯瓦尔巴午夜阳光之旅,并前往了斯瓦尔巴南边海域上的少有游客抵达的霍本岛和熊岛。几年来亲眼目睹全球气候变化对于北极生态和环境的冲击,每次的斯瓦尔巴之旅内心总是充满沉重。这次也不例外…
船离开港口,探险队员除了安排登陆活动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找北极熊”。探险队长是北极圈子里最有名的、有着25年在北极的工作经验荷兰人Rinnie,传说他在所有人都找不到熊的时候,总能凭着本能和嗅觉找到那种让人着迷的北极生灵。
船一抵达位于南部的洪恩峡湾,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了。前一日的冰况图还显示峡湾内有着大片的陆缘冰,过一晚全融掉了。海冰是找熊的最基本条件。北极熊依赖生活在冰下的环斑海豹为食,没有冰的话北极熊就要被迫到陆地上觅食,这样就更难找了。
美丽的洪恩峡湾只剩下零碎的海冰和少量的冰川蓝冰
6月初峡湾内居然一点冰都没有?船桥驾驶室的气氛一下变得凝重起来。海事对讲机内不停传来附近船只的交流,汇报最新的“惨况”。所有探险队员都把目光投向队长。Rinnie拿着最新的冰况图,指着位于群岛西边一片橙色的地带,“改行程,去西边”。改行程在极地旅行里是家常便饭,但直接绕半个群岛如此大的改动还是让人惊呆。8位探险队员里有6位都是探险队长级别的人物,对于“元老”的指示,他们表示支持。此时的斯瓦尔巴海域里,仅有我们一艘1A级别的抗冰船能进入橙色(密度为7-9)的海冰区,Rinnie在对讲机里和其它船只通报最新决定后,在一片祝福声中,Ortelius便独自离开洪恩峡湾。
全速前进,船在次日中午进入原定的浮冰区。原本密度有7-9的重冰区,经过一个晚上,目测密度只剩下4。由于挪威公众假日没有更新最新的冰况图,船长和队长只能凭经验猜测北面的海冰区应该还在。果然,在当天晚些时候,Ortelius号终于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重冰区,虽然此时海冰区被浓雾包围,但所有探险队员立即待命,每人手持高倍数望远镜,在白茫茫的海冰区里寻找那一个微黄色的小点。
已经融化得差不多的海冰区
进入被浓雾包围的重冰区
6个小时搜索未有任何发现。已经接近午夜,探险队员分成两拨,晚上轮流值班找熊。虽然自己也知道看不看得到北极熊和环境和运气有关,但眼前的一切不禁让我担忧。和Rinnie聊天,这位在北极圈子里近乎“神”一样的人物,在认真思考后脸色沉重地说了一句,“我想,这次有可能是我25年生涯里第一次看不到熊。”
船桥紧张地在找熊
次日起来,雾全散了。跑去船桥等最新消息。眼前是大片的浮冰。除了探险队员,很多乘客都加入了找熊的行列。
发现浮冰上的熊脚印,还有血迹,但熊呢?
看了一个上午的白色浮冰,已经是头晕眼花,午饭后的那杯咖啡还没有进肚子,广播里便传出DELPHINE兴奋的声音,“北极熊,北极熊,右舷方向的水里有在游泳的北极熊。把手中刚弄好的咖啡一扔跑去做中文广播。全船轰动了,全部人带着长枪短炮一分钟之内全冲到右边的甲板上。
那是一只在浮冰间的水里游泳的熊,肉眼非常难捕捉到。而熊在水里时又特别容易受惊吓,我们只能慢慢尾随在它身后,等它逐渐适应我们的存在时再靠近。
它在浮冰间游着,不停回望身后的我们,却没有丝毫要爬到冰上的意思。而终于在“跟踪”了一个小时以后,它终于爬到一片大浮冰上,让我们看到它的雄姿。
离开第一只北极熊,我们继续去寻找下一只“猎物”,而此时,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终于可以呼一口气。
然而在很多人还在相机里回看刚拍到的北极熊照片时,广播里再次传来DELPHINE急促的广播,“第二只熊,第二只熊,船的正前方。”那是一只在海冰上的熊,估计隔了有好几公里。根据经验,海冰上的熊总是很难靠近,它们容易受惊吓而落跑,但成功接近了,那将是观赏北极熊最佳方式。
在这一大片冰上找那个微黄色的小点,容易吗?
此时我在望远镜上看到熊的脸上脏脏的,那是血吗?难道它正在猎食?大副在上风向的地方关掉引擎,让船随水流慢慢飘移接近那只北极熊。果然,在它的身旁躺着一具海豹尸体。
我们的船在她的身旁绕了足足两个小时,直到所有人都冻僵了才离开,而我和她最近的距离,可能不足5米。
在浮冰上猎食的北极熊,你知道碰上的几率有多大吗?而当我们结束航程返回后,我听到了其它船只连一只熊都看不到的消息的时候,内心还是感到一阵沉重……
而在我们离开浮冰区后2天的最新冰况图上,那片浮冰已经全部融化掉了…
(未完待续)
照片提供:袁园OlgaLarctceva
您的梦想,触手可及
梦想
班敦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