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书闲时间
-Voyages-
旅游达人
桑巴森林
二零一七年八月二十日–二十一日阿姆斯特丹岛–国王峡湾–新奥勒松-巴伦支堡–朗伊尔城在北冰洋上的第三个清晨,从格陵兰东北方向有一股寒流袭来,海浪逐渐汹涌,浮冰愈发密集。我们原计划越过阿姆斯特丹岛,向北纬八十度的姆芬岛(Moffen)行进。这可能是本次航行能够到达纬度最高的地方(北极点也仅仅是九十度,需要大型破冰船才能抵达),但恶劣天气一直笼罩着斯瓦尔巴德群岛的西北角,让我们的小“破船”心惊胆战。船长哈里几经考虑,不得不宣布放弃北上的想法。航行记录停留在北纬七十九度五十二分三十五秒(N79°52′″),就此作别。格陵兰岛东北方向的寒流让我们北上姆芬岛的行程受阻
我们本次航行到达最北的位置-北纬七十九度五十二分三十五秒(N79°52′″)
我们随即沿原路返航,数小时后来到昨日经过的国王峡湾。此刻风平浪静,俨然一副“欢迎登陆”的感觉。这里比马格达勒讷宽阔多了,荒凉的灰褐色海岸与壮丽的王冠冰川(Kronebreen)形成鲜明对比,从冰层而起的Dana、Svea、Nora三座山峰以维京三兄弟命名(丹麦、瑞典、挪威)。峡湾中的小岛布隆斯特兰(Blomstrand),在挪威语中意为“花的海岸”。正午后出现的阳光照耀着少许探出头来的坚强植被,倒也应了景。稍后,哈里带着大伙儿在岛屿南端上岸,只见悬崖峭壁旁矗立着几栋已被遗弃的小木屋。它们孤苦伶仃,无助地守望着海另一边的世界。这个“村子”叫着新伦敦(NyLondon),由一个世纪前的英国北极探险公司建立,旨在于布岛上开采大理石。我不知道当时有多少不畏艰险的开拓者来到这里,但严酷的自然环境很快打碎了他们的新“帝国首都”梦,开采出来的石头由于长期的结冰和融化变得脆弱不堪。没有产出,面临极端气候,人们只能逃离此地,留下眼前这般景象–阴森冷漠的房子与锈落满地的机器,似乎还有灵魂心有不甘,四处飘荡。从姆芬岛附近海域南行到国王峡湾的地标示意图
宽阔的国王峡湾与灰褐色的海岸
王冠冰川
国王峡湾的北欧三峰(丹麦、瑞典、挪威)
布隆斯特兰岛上曾经的大理石采集村子-新伦敦
布隆斯特兰岛徒步
而世界上最北有人居住的社区,则完全是另外一篇故事了。新奥勒松(Ny?lesund),位于国王峡湾的南侧,及斯匹兹卑尔根岛的奥斯卡二世领地(OscarIILand)西北边缘。曾经有多达三百位居民在这里生活工作,开采煤矿。
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几次致命的爆炸事故导致矿工死伤惨重,新奥勒松才转型为北极最前哨的科考站。中国根据《斯瓦尔巴德群岛条约》,于二零一四年在村里建成黄河站。除此之外,还有其余十几国的研究机构驻点。即使在每年极夜最冷酷的季节,这里依然保留三十名耐寒的科学家,不过夏天最多可进驻一百三十名“北极天才”。
村里的房屋,即科考站,外墙被喷涂成五颜六色,红、蓝、黄、青、白等,十分引人注目。世界最北端的邮局可爱异常,没有工作人员,来访者可将邮戳盖在自己的护照上以作留念。不少屋顶上的风车微微转动,即使没有遇到一位科学家,整个村子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感觉。
新奥勒松(Ny?lesund)在地球上的位置,离北极点并不遥远
新奥勒松以前是煤矿
拥有五颜六色房子的新奥勒松现在是北极科考站的村子
新奥勒松以前采煤运输用的蒸汽火车
新奥勒松村子里面的挪威探险家阿蒙森雕塑-他是第一个飞越北极点的人类
世界上最北有人居住的村子的邮局
新奥勒松海边
我与老爸老妈径直来到黄河站,门口两只大理石狮子,让人在很远的地方就能辨识到。查了资料,我国北极科考的王牌是极光光学观测平台。
每年春天到秋天,不同学科的科考队员根据任务需要轮流上站开展考察;当极夜来临,站上会有一至两名极光观测队员留守考察,与处在地球同一根磁力线南端的南极中山站共同对两极极光进行共轭研究。
据说新奥勒松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不能锁门,且门全部是朝外开的。当地有北极熊出没,一旦熊来,任何人随时都能迅速跑进楼里避难。北极熊只会推门,不会拉门,这便是门要朝外开的缘由。
我想:“为什么不给大家配猎枪呢?”老爸试了试黄河站的门,果然一拉即开,正巧里面出来一位研究人员。他看见久违的同胞,突然打开了话匣子,将自己在极地工作生活的点滴一股脑向我们倾诉。他告诉我们,挪威政府对群岛的环保有极其严苛的要求,新奥勒松的起居饮食一律统一安排,几个月大半年吃不了中餐太正常不过。
说到熊,科学家不会也舍不得开枪,所以村里唯一的防熊措施就是“朝外开门不锁门”。我们感叹道:科学家们太苦了,改变了世界打不了熊,造福了人类吃不好饭!
我国的北极黄河科考站
世界尽头的原生态不是闹着玩儿的,村子旁边的苔原上,一群驯鹿若无其事的饱餐着。直至我们走进,它们也丝毫不防备。海滩上,一只北极狐窜了出来,它就像大自然的小宠物,可爱深邃的眼睛将世间的美好收入脑海中。
旅行的意义,不正是要寻找及感悟这种和谐吗?我们在海边发呆很久,天空却突然阴沉,一缕霞光始终不愿屈服。即便有极地乌云的层层阻挠,它也要释放光芒、点亮凡间。今晚,在世界最北的村子,我们心安了。
新奥勒松村子边上的北极驯鹿
新奥勒松海边的北极狐
乌云密布后的霞光
北冰洋上的最后一日,天公依然作美,阳光毫不吝啬自己的情意。但即便是大晴天,在这样的极地,空气温度最高只得五摄氏度,海面温度低至零下二摄氏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遇到北极熊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我随即作出了一项大胆的决定:在世界尽头,在满是浮冰的达尔冰川(Dalbreen)前,于北冰洋中遨游,挑战刺骨寒冷。可以说,这个疯狂的念头仅仅产生于某一秒钟。
没有任何纠结,更没有患得患失,虽有家人的劝阻,却丝毫不能动摇我的决心。征得船长同意之后,我很快将勇气值充满,纵身跳入海中。那一刻,近乎赤身与极寒的水下环境接触,体内像触电一般,来不及告诉自己是冷是热。顾不得多想,我拼命地游向数十米远的一块浮冰,与其亲密拥抱之后,便返回船舱。出水登船的瞬间,身体的寒气仿佛才自内向外扩散,此时的我才不由得寒战连连。这种感官滞后的经历很特别,而挑战成功的喜悦必将终身难忘。
准备在达尔冰川前下海
完成北冰洋游泳的挑战
从卡尔王子海峡回到冰之峡湾,几乎被忘却的苏联前哨–巴伦支堡(Barentsburg)映入眼帘。我们不打算登陆,只是在海上远远地围观。苏联时代,这里是煤矿工人战斗的地方。因此,列宁半身像、摆着英雄姿势的无产阶级壁画还隐约可见。想象着,这里的矿井在破败凌乱之前,目睹过多少兴衰与悲欢离合。曾经的苏联煤矿村子-巴伦支堡
踏上熟悉的朗伊尔城港口,我告诉自己,首次北极体验之旅就要结束了。在海上的四天三夜,经历了被冰雪重重包围的震撼,也见识了世界尽头的人类渺小;没有亲眼见到北极熊,却完成了北冰洋游泳的挑战,满足感与遗憾并存。北冰洋航行结束后,我们一家与辛南一家及船员合影
下期继续每周六更新
喜欢我鼓励我
往期回顾:
1、冲出北冰洋(上)
2、缅因州-阿卡迪亚国家公园∫美东游记
3、新罕布什尔州·白山森林∫美东游记
4、罗德岛州∫美东游记
别忘了分享、在看、留言、赞赏哟!
人有空时去看看世界
心若闲时来读本好书
Onnevoitbienqu’aveclecoeur
谢谢支持点亮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