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4214.html
包医一附院进修半年,每天早晨6点起床跑步5公里。有次和朋友聊读书,谈到他喜欢的村上春树,向我推荐《挪威的森林》。当时为鼓励刚开始对跑步感兴趣的他,多买了一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送他。那是初识村上,他对生活的理解就是,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可改变的,不跟自己较劲,活的不拧巴。趁着双11,终于把《挪威的森林》安排上日程。
青涩的年纪,青涩的情感,只是木月的死来的那么突然,有点猝不及防。一封信会读上百遍,能感觉到渡边君对直子浓稠的思念和深深的爱恋,但又会和不同的女孩睡,不知道是不是文化不同的缘故,这种肉体与精神的背离,做和爱好像没什么关系,应该是我们大多数不能理解和接受的。热血的青春,有着惊人的相似,精力充沛又百无聊赖,肆意挥霍着时间,大学那会没能像渡边君一样读书、听音乐、弹吉他,有点小遗憾。书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年轻人,就有木月、直子、直子的姐姐、初美4个人自杀,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年轻人的迷茫,抓不住生活的锚点,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故事并不复杂,情节也不曲折,感情线也一清二楚,却能吸引人不断往下读。
也找到了本书同名电影版,背景音乐轻松惬意,眼神,表情,情绪的张弛,都是读书时感受不到的。读文字,并不觉得直子有多大的精神问题,但电影中她抱着肩膀快步走来走去,自说自话,大喊大叫,缩成一团失声痛哭,精神症状对感观的冲击特别明显,绿子的演绎却没有文字来的随性、真实、俏皮、可爱。有时镜头跨度很大,没有原著的阅读做为基础,有些情节是不太容易理解的。
村上春树,是每个喜欢读书的人都绕不开的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