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韩国电影里的边缘青年,就在我们身边

在七天前推文中(12小时后它神秘失踪了),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部讲述“中国社会边缘青年生存状态”的纪录片。

目前只能在今日头条“看电影周刊”账号内阅读,感兴趣的朋友请移步

片中“大神”们的生活看似距离我们遥远,可他们的迷茫与困窘我们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切身体会。这一人群的存在也许是社会转型期带来的阵痛——它很难避免,但我们还是得正视。

片名中的地名有些人可能是第一次见到,但如评论所说,这种现象绝不少见

当然,这些迷惘的年轻人绝非本地特产。

在今年创造了戛纳场刊历史最高记录3.8分的电影[燃烧]中,也描写了生活在韩国社会边缘的两类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创造历史的戛纳场刊

电影中看起来令我们似曾相识的年轻人或许是处在转型期社会矛盾的产物。

[燃烧]的故事围绕三个韩国年轻人展开。

李钟秀(刘亚仁饰)与申惠美(全钟瑞饰)是儿时同伴。多年后二人重逢,钟秀努力读书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惠美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打着零工。她正打算去非洲旅行,所以拜托钟秀帮忙喂养自己羞于见陌生人的猫咪。

从左至右:李钟秀、申惠美、Bn

旅行结束后,惠美与神秘富有的Bn(史蒂文·元饰)结伴归来,二人很快开始交往。深爱惠美的钟秀的经常与他们一起聚会,他对Bn的身份感到怀疑,也在Bn袒露出“烧塑料棚”的爱好后陷入迷惑,最终依然要面对惠美无可挽回的消失......

令人意外的是,[燃烧]在韩国公映后不仅没有因为在戛纳上的超高得分而受到热捧,反倒票房不利,还遭遇不少恶意评价。

韩国影评网站NAVER上的热门差评画风大致如下:

“我睡得很好”

“赞扬这部电影的人是假的”

“我不知道这部电影想说什么”

......

批评的理由看起来简直可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评论被踩的数量也不少

是[燃烧]曲高和寡,还是自身质量堪忧?是影评人脱离群众太久,还是观众审美奇葩?

盲目迷信权威固然愚昧,缺乏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力也不值得骄傲。

[燃烧]的“隐晦”其实有迹可循,它改编自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烧仓房》。原作就曾被不少读者划为“读不懂”行列。针对《烧仓房》的解读也一直有着多种讨论、猜想。

选择改编村上春树的小说,着实费力不讨好。回顾下此前改编自村上小说的影视作品,不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daiere.com/lcjs/222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