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海归,还是栋梁之才吗

我们常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过要说起“价值”,我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于“价值”的定义以及其意义,特别是在多元多维度的现代社会,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被轻易的量化。谈及留学生群体,时代的浪潮在不停变化,当今年的留学生遍地开花和十年前或者九十年代初期留学生的稀缺程度不可同日而语。正值疫情当头,也有幸看过一段关于钟南山教授的视频曾说起他留学的经历,令人动容。当时,钟老作为改革开放是中国向英国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国家百废待兴,为了节省经费钟老和他的同伴们一路坐火车经历了整整9天才终于抵达英国,并且一个月只有6磅的国家资助金,是坚定的对先进知识的渴求,不愿辜负祖国培养的信念支医院学习的两年间勤奋学习。归国前,钟南山先生医院的挽留所以曾经能够自费留学的在全中国也是凤毛麟角,多数只有最顶尖最优秀的学生能以公派留学的身份走出国门去往在当时科学技术更为先进的国家进修学习。在回国之后,这些留学生们自然便成为祖国的栋梁在各行各业大放异彩。但是如今呢?

本期分享导师

Emma

汉艺国际建筑学部创意导师-教育经历-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新加坡理工学院室内建筑设计-工作经历-T-werkz建筑设计师SkycreationSingapore室内设计师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上海大虹桥区规划项目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日渐普及,自费留学的门槛在慢慢变低,留学也开始变成中产的“刚需”。特别是在发达的一线二线城市,陈家阿婆的孙女,王家大爷的孙子,李家大叔的儿子,不是在去出国留学的准备中,就是在毕业回国的路上。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典礼(图片来源:中新社)换而言之,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一抓一大把,整体年纪越来越趋于低龄化,曾经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在国内读了本科之后想要去国外申请研究生硕士,而现在越来越的同学在高中甚至初中时就已经在准备出国。每个人对留学的目的的清晰度和追求也都截然不同,成分复杂,有本身就非常优秀想要进一步深造的人中龙凤,也有可能跟不上国内课程不得不出国的,亦或者是家庭条件异常优渥出去溜一圈玩票的。所以单从留学的普及率和留学生的数量上来说,海归确实不再稀奇,但这并不等价于留学生在贬值或是价值的暴跌,只是当前社会或说各个大企业公司对留学生的认知不再盲目推崇,更为理性,毕竟在金字塔顶尖的留学生们,例如毕业于哈佛耶鲁罗德岛,牛津剑桥皇艺等世界名校的毕业生依然是备受青睐的未来人才。何江在哈佛毕业典礼演讲(图片来源:美国中文网)作为一个先后在新加坡和英国留学并且都有工作经验的建筑人来说,我个人一直认为出国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那张漂亮的大学文凭,学习的目的也不单单是最终体现在成绩单上拿的出手的绩点。你可能会说我说的泛泛,甚至有点冠冕堂皇。但在我近7年的建筑学习生涯中,我真正的意识到跳脱出了自己的舒适圈,去体验不一样的文化,遇到不同背景的同学互相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它会帮助你开拓思维,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让自己本身也能变得更为包容,建立独立的人格。就拿我的专业建筑学而言,我们常说欧洲是建筑的源流,中国目前的建筑学体系也是从西方借鉴移植而来。所以,我认为想要系统的学习建筑,必须走出去开眼看世界,闭门造车做不好设计。再者建筑的本身它就是最古老的交叉学科,是几乎唯一提供最广泛的通识教育的学科,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结构,匠作,绘画,都能通过学习建筑学得到深入研习。在学生的阶段,如何培养自己多维度的“建筑思维”是关键,去探索人的生理和心理,在当今在未来的需求,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毕竟建筑不管在哪个阶段,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维护甚至最终的改造或被废弃,无论在历史哪个时期,本质上都是社会的政治,经济直接挂钩,从而去创造不同的体验,建立自己的批判性思考。但是对于学生批判性思考的建立,国内的教育机制上的差异还是存在的,国内大部分的建筑设计依然在条条框框的拘束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较为局限,设计方案相对固化且设计更为追求最终成品的效果展现,大家都是作效果图的一流好手。但是扎实的基础却没有用到刀刃上,看似华丽的设计,其实很多脱离了本质,逻辑思维断层。而国外的教学则恰巧相反,对于最终的结果,教授们更在乎的是设计的过程,如何确立项目的立意,不同地区的文化,社会的调研,元素的提取,都需要在涂面上进行综合呈现。库哈斯年作品《Exodus,ortheVoluntaryPrisonersofArchitecure》对于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建筑设计师,更重要的是设计背后的rationale。换句话而言,如果你想要去国外读土木工程,我会建议可以再考虑,毕竟中国的土木工程在全世界的学术水平也是名列前茅,而想真正从量的变化到质的变大,颠覆固有的思维模式,建立完整的设计思维,那毋庸置疑需要去西方进修取长补短,因为国内的教育体系不比经济的飞速发展,仍旧是需要慢慢成长的慢功夫。除此以外,因为地缘接近的优势,你可以去体验触摸原本只能在课堂,书里,或者网络上看到的大师杰作。当你亲眼看到震撼力和你从图像文字中看到的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你可以自己用身体去度量城市,感受建筑和不同的人文气息,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课余时间,去看各式各样的展,逛博物馆,设计快闪店等,这无疑都在潜移默化的增强眼界,改变三观。有人说,architectknowsalittleofeverything。威尼斯,朗伊尔城和撒哈拉沙漠所以在最后,我还是想重申,中国未来留学生的价值取决于我们每一个自己,如果你留学只是为了单纯去旅游不为了学到些什么,只是去拿钱消费享受生活,只要你自己想要Pick这样的生活方式,问题也不大,毕竟去哪儿玩不是不玩?如果,讨论的是经济成本和收益,学习艺术,建筑注定是一件回本还需要蛮长时间的一件事。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打造更为广阔的格局,锻炼自己的能力。如何通过有限的留学时间,见识学习更多未知的人和知识。对于就业而言,学历文凭现在只是一块敲门砖,你的能力,阅历的积累才是决定你未来发展的基石。文凭会贬值,但投资自己不会贬值▼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daiere.com/lcls/178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