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井陉矿看世界之六出海去鸟岩看煤矿遗

清晨,斯匹次卑根峡湾一片寂静……波浪,在北冰洋徐徐翻滚……海平面,飞鸟无忧无虑地飞翔……雪山,在远方闪着银光……今早,我们来到朗伊尔城码头,拟乘冲锋舟出海,去鸟岩看煤矿遗迹。

顺水路,去看看鸟。据称,鸟岩有数十万只海鸟,在北冰洋观鸟,是一种享受。同行观鸟的中国客人田振华、李翠林、王冰馥等。

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自然,体悟自然,感叹自然,探索自然……然而,去鸟岩看煤矿遗迹是有风险的!在码头,探险队长做了强制性训练,然后,穿上红色封闭式救生衣,套上封闭式长筒胶鞋,戴上封闭式隔水眼镜。当走上冲锋舟,探险队长再一次重复强调:“不许离开座位,不许独自站立,不许歪身探头,两手不许离开座柄……”冲锋舟开动了!一头窜进大海中……迎着寒风,劈波崭浪,飞速前进……大海行舟,飞飘不定,上下巅波,左右摇动,太刺激了……这时,有人开始呕吐,有人晕船,有人抽筋……这时,便叫喊船长放慢速度,减缓行进。但探险队长说,既不能减速,又不能停运,因为是逆风行舟,否则会带来更大风险!只能坚持、坚持、再坚持!广阔的海域,无边水浪,浩瀚的北冰洋。小小的冲锋舟,骤然淹没在大洋中,那么渺小、渺小……望着大片的水域,这时我想到探险队长出海前的警示语:这是北冰洋,必须按要求做好防范措施,一但风浪冲翻,冲锋舟失灵,人在封闭救生衣中可以保命,等待救援,不至于溺水死亡。太惊险了!但为了去看煤矿遗迹,去看北冰洋崖壁上的海鸟,还是有很多勇敢的人冒险去欣赏大自然的造化。冲锋舟继续在北冰洋水域前进……冲锋舟每越过一个海浪,大家便不由自主地叫喊一声:“嗨——”尽管,乘冲锋舟前行承受着风险,但四周的风光是绝美的:蓝天,白云,绿海;冰川,冰峰,冰山……突然,一只“北极海鹦”海鸟从身边飞过:擦着海面,带着浪花,那样游闲、自然、欢快……这时,风浪减小。船长特意在一个避风的山头停止前进,让我们尽情拍照和观望。探险队长说:“这种北极海鹦,又称善知鸟,是北极地区特有的珍禽,曾是风靡一时的网红,是海雀科的一种海鸟。北极海鹦可连续飞行上百公里,只为给海岸边巢中的雏鸟们捕回它们最爱的柳叶鱼。其实,北极海鹦看起来有些笨重,在人们心目中是呆萌可爱的典范。这种鸟冠为黑色,脸颊灰色,腹部白色,宽大而鲜艳的喙为红黑色,腿为橘红色,与其羽毛成为鲜明的对比。因为它像鹦鹉那样美丽可爱,人们称北极海鹦。这种北极海鹦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船长又接着说:“北极海鹦多见于北冰洋和北大西洋的斯瓦尔巴群岛、冰岛、格陵兰岛、纽芬兰等。”探险队长介绍,北冰洋的海鸟太多了,共多种,其中有鸥鸟、三趾鸥、矶鹬、棉凫、雪地颊白鸟等。劈开水面,越过海浪,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航行,冲锋舟靠近一座巍峨的山体,只见山脚下,有几座破旧的小房子。

船长介绍:“这里就是前苏联时期开办的煤矿点,现在已废弃,人去房空。像这样的矿点很多很多,现在都已成为历史遗迹。”(下图用相机长焦绕头拉近看)

这时,船长把话头一转说:“在这里开矿的,不仅仅是前苏联,还有美国,法国,挪威,意大利等等。”“夲来,中国理所当然到这里来开煤矿,由于历史的原因,开矿以中国无缘!”船长又补充了一句。冲锋舟调头左行,又进入大片海域前行……又经过半个多小时行驶,前边出现一座更高的山体,而且海鸟遮天,似乱雾飞度……

冲锋舟靠近、靠近、再靠近……

悬崖峭壁越发清晰、清晰、再清晰……骤然,冲锋舟嘎然而止,目光中出现一块巨大的屏幕:悬崖上,一层一层的飞鸟!山壁上,一道一道的鸟窝!峭石上,一片一片的鸟蛋!哇!成千上万的海鸟!啊!密密麻麻的飞禽!哟!黑黑压压的鸟群!哈!吱吱嘎嘎的鸟叫!这里,简直成了鸟的世界、鸟的天堂、鸟的海洋……这,就是朗伊尔的鸟岩(AIKEFJELLET)!这,就是斯瓦尔巴的鸟岛!面对着悬崖峭壁上的飞鸟,探险队长说:“这里大约有上百万海鸟栖息在山壁上,有‘摩天城堡’之称,这些鸟大多是海鸠,也称海鸽,为海雀科,因体形略似鸠鸽类鸟而得名。海鸠鸟善于潜水捕鱼,繁殖时选择悬崖边缘。海鸠所生的蛋不是球形,很像一只陀螺,因为它不是圆形而能避免滚动到悬崖下落海。但,这些鸟蛋常常被北极狐偷吃。大自然就是这样: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生物界的食物链。”伴随着目光的下移,当目光停止在悬崖底时,看到北极鸥正在抢食小海鸠。因为山悬上的海鸟太多了,不少幼小的海鸠被挤落下来,成为北极鸥的美味佳肴。返航了!回首“鸟岩”,北冰洋鸟的家园……回程了!眺望“摩天城堡”,大自然的杰作……再见了!斯瓦尔巴岛有那么多煤矿遗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daiere.com/lcls/17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