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新增的50万人口,他们都在哪里

作为地产专业自媒体人,我常常在后台收到这样的留言:

村长,你在楼市沉浮了那么多年,有没有特别后悔的事?

那肯定是有的。

这要从我25岁那年说起。那是十几年前的一个夜晚,刚来深圳第一年的我认识了销售小哥黄某,小哥问我要不要买套房,说最近南山要开个新楼盘还挺便宜的,总价不高首付也能给的起。那一年我拿刚毕业、不稳定做借口,拒绝了小哥的一番好意。

20岁那年,桥洞底下的算命先生说我命中必有一劫。

我问他劫财还是劫色,他意味深长的一笑没有言语,现在看来是劫财了。

这么多年来,深圳楼市的长周期一直是稳涨不跌的,从过去的罗湖到福田,南山到龙华,甭管是关内还是关外,最后都会成为区域中心而被价值发掘。

为什么深圳的潜力这么大?

经济学家任泽平曾说,房地产市场,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深圳房价的长周期,可以从其人口数据上看出一二。

深圳

一线城市人口流入第一

最简单的数据往往是最有力的回击。

年,据《广东省统计概要》官方资料,深圳常住人口达到.66万人,人口净增49.8万人。过去四年,深圳的常住人口数量以年均56万的速度在递增,从年的.89万达到如今的.66万人,总共增加了.77万人。

人口净增近50万是什么概念?

在上世纪80年代确立至今的国际城市划分标准里,人口达到50万就是大城市。例如在挪威第一大城市奥斯陆人口仅为65万;芬兰第一大城市赫尔辛基总人口仅56万。

你可能会说这是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不仅是深圳人口在增长。

事实上,中国的一线城市除广州和深圳外,北京上海人口已经结束了过去几年的人口增长曲线,从而转到人口外迁的下降曲线当中来。我们以年的统计数据做个排名,发现深圳的人口增长数量和速度排名,已经跃居一线城市中第一。

在北京,《年北京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万人,减少16.5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6万人,比上一年减少了29.7万,即30万左右。

年末,上海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78万人,比上一年增加5.45万。其中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7.4万人,死亡13万人,常住自然人口增长了4.4万。

将总增加的5.45万人口减去常住自然人口增长,测算出上海的净流入人口仅为1.05万。

对于这个数据,村长并不意外。

作为“深漂本漂”,这十几年来我肉眼可见深圳的发展能力和潜力。更何况,政府也在人口的引入上颇费功夫,从“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标语,到大学生落户实现“秒批”……深圳的人口增幅,去年不但超过广州,也远超杭州、南京、成都等新一线城市。

根据“十三五”规划,到年,深圳常住人口发展目标将达到万人。

上早班“车”

新增50万人口的购房选择

从历史情况来看,城市人口进入会直接作用于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利好是绝对的。

但另一方面,从经济学方面来看,人口的大量涌入其实利弊相间,比如他们将会给城市的基本保障带来压力。

在深圳,新增人口的第一个压力就是:住房问题。

一组有趣的数据显示,美国大约2/3的家庭都买了房,而中国的住房持有率更是高达89.7%。同时《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中,股票资产仅占15.45%,股票市场的参与率仅有8.84%。而房产在资产中的配置则近乎七成。

我们以90%的住房持有率估算,深圳新增的50万人口中,至少40万人有购房需求。

那么深圳有多少房可以买呢?

据深圳中原地产研究心中,截至年12月底,深圳全市新房住宅存量为.5万平,去化周期仅为14.22个月。

也就是说,每个人平均下来才能买8平米。

不用脑子思考都知道,房子是远远不够卖的。

你可能又要说了,村长你的数据太虚,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人都有钱买房?

首先,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深圳人买房越来越年轻化,很多90后开始入市,而他们都是刚需上车。其次,你要知道深圳新增人口中,占比最大的就是90后。

就在前两天,继瑞府万级豪宅被抢购后,深圳又一现象级豪宅瑧湾汇传出劲爆消息:3月份,瑧湾汇单月销售量突破套,其中有个90后第一次看房,全款买了6套。

要知道,深圳最不缺的就是购买力。

这就不难理解,一边是深圳不够卖的住宅,另一边是源源不断的需求。当供给小于需求,就形成了卖方市场。深圳,现在就是处于一个“卖方市场”。

当房子成了市场上的稀缺品,买了肯定是赚的。远的不说,近的就有去年年中“润府三”的摇号疯抢,坊间相传买到即赚万……

甚至在购房者中有这么一句话相传:假如现在你不买房,那么,往后余生,郊区是你,城外是你,首付不够还是你!

一句话,上车吧!

那么问题来了,深圳现在还有什么“车”可上?

楼市主要无非分这么几种产品:住宅、公寓、商铺、写字楼。了解村长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村长的购房逻辑一直是“住宅>公寓>其他”。但就具体情况而言,深圳新增的50万人口,不一定都适合买住宅。

就住宅而言,其本身虽然有70年产权,甚至有些带学区等属性,深受购房者青睐;但深圳限购,且作为一个移居城市,并不是所有的“深圳人”都有深户或者5年社保,有住宅的购房资格。

还有一点就是住宅普遍比公寓贵15%—30%左右,虽然单价看起来差的不多,实际上一套70平的房子,住宅和公寓总价能差百万。

这样看来,对于大多数购房者而言,有且只有公寓可以考虑购买了。

其实,上述购房者偏好是有迹可循的:

第一类是在深圳努力打拼事业的奋斗者,渴望扎根这个城市,但苦于没有购房指标,或者暂时不满足住宅购买条件,对于他们来说,公寓可能是目前最好的选择。第二类是在深圳有房子,但不够住且房票用光了的客户:这类购房群体普遍想过“5+2”的生活,和父母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因此,他们更愿意有自己单独的空间,又能兼顾父母。

这两类是主流,是深圳绝大多数购房者的真实写照。

第三类则是父母出资,为了在深圳读书或者选择在深圳事业起步的子女,作为资产配置兼自住需求,果断出手。第四类,是有着敏锐嗅觉的外地投资者,在大湾区政策红利刺激下,当天看,当天买,果断决策,批量买入的超级买家。

上面的四类购房者均没有名额、又想要买房。这个条件下,在深圳能买的只有公寓!

除此之外,针对第一类和第二类客户自住的需求,就要求不仅要有与住宅相匹的居住条件(通燃气、带阳台之类),还要有醇熟的社区配套……

在深圳,这个盘可以符合上述所有的购房需求。

年,这个盘拿下深圳公寓成交面积、成交套数的双料冠军,其项目于去年7月推出的三期自在寓产品,5个月卖了套,曾诞下一天销售60套,一周销售套的记录。

这一记录现在看来已经是深圳最牛的公寓——没有之一。

稍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daiere.com/lctq/21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