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银行被迫成为挪威人航空股东

呈现一个真实的北欧!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请设“置顶”哦

点上方“挪威其实不冷”→点右上角"..."→点"设为星标☆"

作者仓皇北顾,工学博士,旅居挪威多年,也可以用相同的名字在知乎找到他。

?

年5月20日,深陷债务危机的"挪威人航空"(NorwegianAirShuttle)宣布,中国银行旗下的"中银航空租赁"成为重组后第二大股东,约占12.67%的股份,按入股价格每股4.25克朗计算,差不多价值1.6亿美元。

同时成为"挪威人航空"新股东的,还有来自爱尔兰的Acercap(占比15.9%,第一大股东),来自英属根西岛的DPAircraft,以及中日合资背景的Avolon,都是做航空租赁的企业,也都是"挪威人航空"的大债主。

这四家大债主可谓是难兄难弟,原本是租飞机给航空公司的,现在被迫债转股成了航空公司股东。

Acercap的总裁直截了当的跟媒体说,要不是看"挪威人航空"拿到了挪威政府的3亿美元贷款,压根儿就不想做这个第一大股东。

而"中银航空租赁"公司网站提都没提这件事儿。

注:"中银航空租赁"是"中国银行有限公司"的第三级子公司。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挪威人航空"。

▲"挪威人航空"的红白双色涂装挺显眼

"挪威人航空"英文名NorwegianAirShuttle,是一家在奥斯陆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之所以强调"民营",是因为有的中文媒体把它翻译作"挪威航空",听起来像是挪威的国有企业或者是载旗航空。

但挪威的载旗航空是SAS,也就是"北欧航空"。"北欧航空"也同时是丹麦和瑞典的载旗航空,这也是不太多见的三国共享一个载旗航空公司的现象。

▲"北欧航空"涂装都有三面国旗

挪威政府也不持有任何"挪威人航空"股份。因此"挪威人航空"只是一家民营企业,没有什么政府背景。

但"挪威人航空"自年成立以来,发展神速,在疫情之前,已经超越"北欧航空",成为北欧第一大航空公司,欧洲第四大低成本(廉价)航空,和欧洲第九大航空公司,雇员人数超过1万人。

再加上挪威社保基金(非石油基金)近年在二级市场购入不少股份(年底持股6.7%,为当时第二大股东),"挪威人航空"对挪威政府来说已经是大到不能倒。

所以挪威政府同意向"挪威人航空"提供3亿美元紧急贷款,这笔贷款也帮助公司和债权人达成债转股协议。

?

挪威人可以继续飞"挪威人航空",听起来似乎皆大欢喜了。

但部分挪威人对此反应比较大,社交媒体上对此有不少偏负面的评论。

一部分人是情感上有失落,从小飞到大的"挪威人航空"怎么突然就不信"挪"了呢?

一部分是担心中资大规模抄底,挪威企业吃亏,抱怨挪威政府为什么不出钱把"挪威人航空"国有化。

也有一部分,是属于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那种,一辈子没去过中国,批评起中国来倒是头头是道。

当然也有很多评论是正面的。

"太好了,以后还能继续飞挪威人",这样的人最实惠。

"太好了,我的里程积分都保住了",这一位更实惠。

"好消息,希望接下来能有去中国的直飞航班",这一位估计常去中国旅游或出差。

"这些反对中国公司入股的人,让他们出钱去拯救挪威人航空吧。这个评论区能不能成熟一点?",这位有点生气了。

还有一个挺长的评论:

"中国公司被迫将债务转换为股票,这是全球化的一个例子。挪威人航空与中国伙伴一样,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件事提醒我们,中国正在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大国。在技术和经济上,中国几乎一直是世界上的主导力量。在过去的年中,西方的统治地位是一个例外,而不是正常状态。

现在,我们正面临着这样一个局面,中国和亚洲将成为世界的中心,这对挪威和西方国家都是一个挑战。我认为挪威可以在这个新的世界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与之相处融洽。在此评论区中看到很多愚蠢的评论真是个糟糕的体验。

我们必须张开双臂,并努力变得聪明一点。"

这一位是个明白人。

?

这些误以为中资来抄底而忿忿不平的挪威老百姓大都不知道,他们引以为豪的石油基金(参考阅读: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在中国的投资额远大于中国在挪威的投资额。

挪威央行的数据显示,截止年12月31号,挪威石油基金在中国A股市场持股市值为.3亿美元,另外还有债券类投资7.2亿美元。

更有意思的是,挪威石油基金在A股的这.3亿美元投资中当中,包括:

国航,万美元

东航,万美元

南航,万美元

以及中国银行,3.9亿美元。

等一下,中国银行3.9亿?"中银航空租赁"在"挪威人航空"的这1.6亿股份,敢情是挪威石油基金出的?

当然这是个玩笑。

但这个玩笑也展示了一个事实,在全球化大行其道数十年之后,世界各个角落之间的经济联系是如此的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强行"脱钩",必然导致两败俱伤。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选择,历次科技革命都极大提升了社会分工效率,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全球化又促进了效率的提升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从全球化进程中获益,发展中国家数以亿计的人口得以摆脱贫困,获得教育和医疗的机会,发达国家也得利于国际分工,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而动。这背后的逻辑也很清楚,在搭乘全球化列车高速发展四十年之后,中国的巨大体量已经实质威胁到美国的全球利益存在,现有的全球化游戏规则已经不再符合美国的利益。

原本碍于明面上的国际秩序,美国打压中国还要借助于类似贸易谈判这样的"文明"手段。而这次的新冠疫情给了美国一个撕破脸皮,强行和中国"脱钩"的借口。

但全球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经无法彻底逆转,这次疫情之后肯定会放慢,但不会倒退。

美国不愿意继续领导全球化进程,也许中国和欧盟可以加强合作,勉为其难接过这个担子。

借用上面那位明白人的话结尾:

新的世界秩序即将到来,我们必须张开双臂,并努力变得聪明一点。

本文所有图片,除特别注明

均来自网络,侵删

本文原创,转载请邮件联系

nuoweibuleng

outlook.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daiere.com/lcjs/192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