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160212/4769995.html
最近,我断断续续读完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这本书是孟老师推荐给我的,说实在话外国读物真的读的屈指可数,当代的图书读的更是少之又少。读完这本书感触颇深,所以想写一篇算是读后感的文章吧。
首先,引人深思的就是中日两国的国民生活对比,这里既可以看到经济,还可以看到政治,教育,人们生活状态,交通,科技,等等。但是可笑的是60、70年代的日本与现代的中国相比,我们落后的不仅仅是30年的生活差距。
该小说以回忆的方式让我们回到了男主人的学生时代,渡边君通过自身努力上了一所大学,住在寄宿所里,这个学校可以学到德语,法语,英语这样的学科,世界历史等等。寄宿所是一所独立的管理机构和学校是没关系的,任何高中或者大学学生都可以到这里来住宿,宿舍管理人每天都要查宿,并且要升国旗,唱国歌。
然而,渡边君的课程安排的并不满,周六、日是没有课的,周内的课程也是根据自己选修,这期间他找了份兼职,减低自己的开支。这种状态就类似于中国现在的大学生活。而我们的60~70年代正经历着文革,青少年们不是参加战斗就是回乡下种田、劳动,哪还有继续上学的机会。去大公社里学习无非是上一些思想政治课,如何批斗人批判自己。我们从改革开放之后才渐渐恢复,这时候与日本差的不是一点两点了。
渡边君的饮食基本都是在外面下馆子,各种的吃喝。快餐呀,日式面条,日式料理:鱼子酱,寿司,沙拉等等喝咖啡,葡萄酒,啤酒,日本烧酒,可乐,威士忌等等。偶尔会在朋友小林绿子的邀请下去她家吃饭,还会因为永泽的关系吃一两顿豪华大餐。
这和我们现代的生活差不多,再看看我们的60~70年代,温饱的问题恐怕都没有解决,恐怕一年到头能吃上一口猪肉都是非常不错了。更何况那时候我们还没有民营食堂这样的餐馆,大都是国营餐馆,在那种社会大背景下,经营的种类那就可想而知了。
娱乐生活方面,渡边君可以跟小林绿子去电影院看电影,去屋顶喝啤酒弹吉他唱歌,还可以和直子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和木月打桌球。冬天去直子的养老院滑雪玩。大多数情况下和永泽混在酒吧里喝酒,同女孩聊天。反观之我们的娱乐生活,别说看电影喝啤酒聊天,就是正常的与亲人之间的交谈都不可能。
唱歌也只能唱国歌,像那时候邓丽君的歌都是禁歌,更何况香港影视剧了。民国时代确实出了像蝴蝶、周旋、阮玲玉那样的电影明星,但到了60~70年代这方面都被禁绝了,估计看的也都是像刘晓庆演艺的红军题材的电影了吧。
交通方面,渡边君与小林绿子经常坐地铁回家,还有公交车,自行车这样的交通工具,出行十分方便快捷。
我们的凤凰牌自行车改革开放之后才有的,家里能买上自行车相当于现在的宝马奔驰了,地铁也是这些年才渐渐发展起来的。
小林绿子会带墨镜,剪短发,穿超短裤,或者牛仔裤,性格张扬豪爽,也反映出社会的开放进步。渡边君对于她的各种装扮都没有表现排斥,相反还大加赞赏,也说明女性社会地位高。绿子喜欢看尺度大的成人电影,渡边君就陪着她去看,甚至要求将自己作为渡边君的性幻想对象,渡边君也照做不误。
这是我们能看到日本社会的宏观方面,小说中人物的精神方面也是非常丰富。
人物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种像敢死队、绿子、永泽这样具有鲜明色彩的人物,他们个性鲜明,直接区别于其他人,并影响身边的人,是一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
第二种是像渡边君、初美、这样的人,既能融入第一种人的生活也能理解地三种人的内心痛苦,是大多数人的写照。
第三种人像直子、玲子、木月、精神世界极度敏感脆弱的人,拿现代医学来说,就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
这三类人结局非常的不同,第一类人是敢爱敢恨,有对事物的选择与判断,是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敢死队坚持自己的原则,每天天不亮在床上跳操,宿舍卫生一定整洁,宿舍门上张贴帆船海报,逼着渡边君适应他的一切生活习惯,也成为渡边君与朋友间的笑料谈资。
绿子因为喜欢渡边君,主动与渡边君打招呼,并相约着吃饭逛街,喝酒,并带他去他家里,去医院看望自己的父亲。在明白自己的心意之后,勇敢地同自己的男朋友提出分手,告白渡边君。并且豪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医院照顾父亲,在医院也吃得下睡得着,父亲死了,也不悲不泣。卖掉父亲经营的书店与姐姐平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对性爱电影好奇,就拉着渡边君去看电影。父亲死后需要放松,就一个人出去旅行,一直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永泽是善于交际,善于学习,家世好,人缘好,长相帅气,又具才气的高富帅形象。最大的乐趣就是同女孩睡觉,几乎天天都找陌生的女孩睡觉,情场老手,花花公子哥。考试,学习更是永泽的强项,随随便便一考,就考上了类似公务员的职位。
因为渡边君喜欢看和他一样的书,就把渡边君当作朋友,在学校里罩着他,同学老师看渡边君都顺眼了很多。去外面泡妞也带着,有他的晚上的床伴就有渡边君的,还玩什么伴侣互换的游戏。在他自己考上公务员搬到单身公寓里住时,还将自己的电冰箱、电视机、暖水壶送给渡边君。
更厉害的是他仿佛知道渡边君将发展为第三类人,离开的时候特意给了他忠告,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也正是这句话在关键时刻让渡边君清醒过来。
这样的永泽堪称完美。
初美是永泽的女朋友,优雅、迷人、有品位,随便一坐就给人宁静的美好感觉。并且对永泽一直包容、理解,尽管永泽总是找女孩睡觉,她依然对他不离不弃。这样的女人是渡边君的完美女神。然而因为永泽的关系,她最后也割腕自杀了,这也是渡边君最后与永泽决裂的原因。
直子一直都是渡边君根植在心里的执念,她是一直内向的,喜欢默默聆听别人的女孩,大多数情况下扮演的都是一个聆听者,她有美妙的胴体,是渡边君念念不忘的。
她的世界倾塌是各方面造成的,她的性格是决定性因素,还由于自己深爱的木月在十七岁自杀,姐姐同样在自己房间里自杀,这些都造成了直子内心的破碎。
她积极配合治疗,在疗养院里似乎重获新生,但是这种心灵上的创伤是无法根治的,她也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对于渡边君她也怀抱着理想同他一起生活,试着接受他。然而她明明爱着木月,身体却接受了渡边君这让她更痛苦更绝望,这种爱与性的分离,或许才是她最终选择自杀的原因。
玲子算是意外的存在,她也生活在疗养院。是渡边君与直子之间的桥梁,是他们沟通的输送器。同时也被渡边君所吸引,这种感情较为复杂,像上辈对晚辈的包容理解,也像朋友间知无不言,也像恋人间相互抚慰。玲子将看似天使一样的同性恋小姑娘称为恶魔,也是让她再一次段弦的罪魁祸首。
那么那么漂亮聪明有魅力的小姑娘为什么就成了同性恋者呢,还是在那么小的年纪,这真的不可思议。到最后直子自杀,她从新走出那片天地回归到复杂的社会中来,第一个要见的人是渡边君。他们之间有共同的经历直子,所以最后玲子和渡边君疯狂做爱,似乎像是完成一种使命,又或者只是对性地渴望。
木月应该是一切的来源,这个少年虽然早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却一直活在渡边君,直子的内心世界里,正是他让直子与渡边君有了交集,同时也摧毁了直子的生命。更让渡边君也陷入黑暗之中,苦苦挣扎。
所以,绿子是渡边君的救赎,一直带给他阳光、活力、跳动的源泉。不过最终他们也没能走到一起,有些人看着似乎很近,一靠近却非常远。那不是因为距离,是因为心。没有人会永无休止的等待,等到你想要回头的时候或许早已找不到来时的方向。
以前看过一篇报道,日本每天至少有约10万人死于自杀,并且高龄化严重,大多数房子都成了空房子。在来看看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自杀、意外死亡、车祸、自然灾害、生老病死等等因素死亡的人数也是庞大的数字。
这些自杀的人当中绝大多数都患有抑郁症,这和我们当今社会矛盾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数字还会不断上升。
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个人都对于性袒露无疑,将人性最原始的渴望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男性的生理需求,女性对于性爱的向往和好奇。这也能理解让我们国人惊叹的岛国动作片的市场了。
从叙述手法上,大量的对白,信件而不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每个人的语言独具特色,性格分明跃然纸上。不管是宏观格局社会生活背景还是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十分之详细,内容十分饱满丰富。
《挪威的森林》是一首歌的名字,难道是因为直子最喜欢这首歌,玲子喜欢弹唱。这首歌从小说开始就出现,到最后整个小说结束。老实说我没有听过。这也算一种寄托吧,比如你看到一件什么事就想到了某些人。
至于村上春树,本人不太了解,如果日后能大量阅读他的作品在来探讨也不迟。其实,每当看完一本书都会有很多感慨和想法,但是一直都没有用文字记录下来,所以现在我努力践行这一项任务,以便多年后我重读时,会有新的收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