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作者:我还要写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一直都很喜欢这本书。
记得每一年过去,我总会在某一天里突发的从家里的书柜中准确地抽出《挪》,然后关上房间里的大灯,再心照不宣的打开小台灯,恭恭敬敬地伏案在书桌前,细嚼慢咽似的一页一页翻看着《挪》。
村上春树曾在自己的杂文集中这样写道:小说家所干的不过是把诸多的幻想堆积在一起。
细细读来,我发现《挪》的特别之处——就是你读上千遍万遍居然也丝毫不会感受到“幻想”的堆积。即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并不是虚伪的讨好,而是真真实实的情感抒发!
喜欢渡边、喜欢直子。他们之间的情感让我着迷也让我迷失,哪怕是没有结果的等待,他们也义无反顾地为喜欢的对方默默付出着。
渡边说:“直到现在我才知道,直子原来从来就没有爱过我。”
这是心痛的独白,也是他对这段还未开始便被尘埃带进坟墓里的爱情总结。在这一刹那,他没有停止对直子无条件的爱,反而是更肆无忌惮的向直子输送自己的爱意。该如何描述这种爱呢?像是一张张写满对方名字的卡片或稿纸,像是无数张泛黄的夹在书里的书签,像是路灯下昏黄的、成双的剪影,它总是干净、无暇、纯洁的存在着。
直子说:“希望你能记住我,记住我曾这样存在过。”
直子相继失去了自己的姐姐和亲梅竹马的爱人木月。哪怕是从前无比坚强的她也无法抵抗这如洪水猛兽一般的压抑和痛苦。在那之后,最让她感到悲伤的是,她发现自己失去了爱的能力。她想在喜欢的爱情桥上靠近渡边,却发现自己无法行走,哪怕是一步之遥却也相隔万里之远。
渡边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渡边失去了木月、失去了直子。这是一种看起来堂而皇之的哲理,却也正是现实的写照。无论我们谙熟怎样的世事,也无法轻易地消除掉所爱的人逝去所带来的悲伤。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的从这片悲伤沼泽之中挣脱出来,并从中获得某种哲理。为了在遇到下一次类似事件时可以如法炮制,就必须带着这哲理坚强地生活下去。我想,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生的另一种本质吧。
讲述大概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是个深沉而不深刻的人,我更愿意记住那些悲伤的、难捱的瞬间,所以那些美好的的、绚烂的片刻我都没有写下来。
而崎岖与泪水,好像又都会被回忆美化,也成为了生命中宝贵的一部分。
“雨不会一直下,但一直会下雨。”
《挪》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场及时的倾盆大雨,在大雨过后我恍惚的找到了原来进入的、那片属于自己的的森林。虽然是恍惚的、跌跌撞撞的。
但庆幸的是,这一次在森林里,我没有迷失。
文字来源:我还要写诗
图文编辑:余嘉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