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精准检查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39143.html
《LifeofPi》读后感
从过年到现在断断续续读完了《LifeofPi》,这是本好书,却不是本有趣的书.
它讲述少年Pi全家带着动物搬到加拿大,中途遭遇海难,他和一只孟加拉虎在一艘救生艇上存活下来,在太平洋漂流七个月后被救.作者用了近三分之一篇幅叙述了Pi的成长背景和宗教信仰,其余部分讲述Pi和老虎在海上艰难求生的过程.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因为主角是Pi和老虎,两者之间没有对话,没有第三者,没有丰富的冲突和矛盾,叙述内容大多有关海上生活无尽的痛苦和消磨,以及人在绝境中对信仰对生命的思考.
这本书很吸引我,首先是因为我有一种学习强迫症,打开一本书,不管内容枯燥还是有趣,赞同还是非议,不读完了就不能放手,这种强迫症类似于出门必须要检查有没有锁好门,有没有带钥匙,近乎心理问题.也因为如此,我才能一点一点看完了书开头冗长无聊的动物学叙述.
其次,读了作者有关动物学和宗教的长篇累赘的细节,我开始慢慢体会到乐趣,一是作者巧妙地讽刺和可爱的幽默.我相信作者是倾向于信神,但不特别虔诚于特定某一种宗教,在第二十三章,作者安排了三种宗教的信仰者互相攻击对方的宗教,这些对话幽默而尖锐,摘引一小段:
“HindusandChristiansareidolaters.Theyhavemanygods.”
“Andmuslimshavemanywives,”respondedthepandit.
作者写这本书时似乎比较失意,他的幽默混合了一个失意者的冷淡和微嘲,比起那些让人哈哈大笑的段子手,他的幽默笑中有涩,更令人回味.而且这种幽默即使在最困难最令人灰心的时刻都会冒出来,比如饥寒困顿的Pi在海上遇到鲸鱼,他想整个太平洋的鲸鱼们都应该交谈过,认识他和他的老虎了,肯定有鲸鱼试图去向船只示警求救,他们到现在未获救,一定是因为鲸鱼碰到的是日本人或者挪威人的船.
读这本书的乐趣之二在于作者试图挑战很多传统的观念,Pi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书的开头就挑战了一个流行的观点:动物园为人类的乐趣而囚禁可怜的动物,动物们在动物园失去自由和快乐.他把动物园和动物野外的生存环境相比,指出动物在野外的生活也仅仅为果腹和生存,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悠闲快乐.作者有个比喻:假如有人把你和家人从狭小但是遮风挡雨的公寓里赶出来,说你们自由了,现在整个天地都是你们的,你们会感觉如何?除了这条争论之外,书中还有其他很多类似对流行观点的挑战.
在这些挑战之中,最核心的、也是本书的终极问题是:是否真的有神?从十八世纪以来,科学光芒逐渐普照地球,神的权威甚至是否存在已经被普遍质疑.无神论或者疑神论占据上风.作者没有像很多宗教人士那样用狂热、数据、事实或者史料去捍卫宗教,他只是创作了一个海上漂流的故事,表现人在极端环境中面临的两股互相撕扯的力量:肉体因为生存的需要而可能做出一切野蛮血腥的举动,心灵却因为恐惧人性的丧失而更加渴望超脱兽性的本能,更加向往神和终极拯救的存在.如果人怀疑神,没有信仰,又如何与降低自己的欲望和恐惧搏斗,支撑自己度过困难或者琐碎的人生?
在书的结尾,Pi向调查事故的人讲诉了他和老虎在海上漂流的故事,调查的人不相信他的故事,他说:那好吧,我给你讲另一个版本,一个干巴巴的能被我们有限的经历和想象力相信的故事.他随即讲了另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没有动物,没有奇遇,只是四个人在沉船之际逃上救生艇,在食物和水即将用尽的情况下,互相残杀甚至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和那个有老虎的故事一样,都无法被证实.面对这两个版本的海难故事,你更愿意相信哪个?
我想大部分读者都愿意去相信Pi在海上驯服了老虎,竭尽全力的为老虎提供食物和水,无数次濒临死亡、最终获救的故事.为什么?因为我们是人,尽管心存疑虑,我们渴望真和善,我们相信生命被创造出来不仅仅是为繁殖和饮食,我们渴望相信生命最终不是毫无理由.
同样,神存在和不存在的两个版本都无法被证实,那么你要相信哪个?作者的回答是:
“IfChristspentananguishednightinprayer,ifHeburstoutfromtheCross,MyGod,myGod,whyhaveyouforsakenme?thensurelywearealsopermitteddoubt.Butwemustmoveon.Tochoosedoubtasaphilosophyoflifeisakintochoosingimmobilityasameansoftransportation.”
这个问题也可以被推理到其他我们渴望却怀疑的事物上,比如:爱.我们能坚定的相信自己爱人,或者被人爱吗?我们能相信全心无私、不受诱惑的爱吗?如果爱或者不爱都没有切实不变的证据,我们还要相信爱吗?
信仰真的很难,信仰不是愚夫愚妇因为希望获得回报而做出的功利选择,信仰是看到疑问,但还是选择相信.作者如是说:
“Loveishardtobelieve,askanylover.Lifeishardtobelieve,askanyscientist.Godishardtobelieve,askanybeliever.”
书中从头到尾对信仰的解释和追问对于无神论者是冗长、重复、无趣的,但对于正在经历或者困惑于精神追求的读者,却值得再三回味.
不过主角Pi同时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书中却一次都没有提到佛教,或者是因为作者不了解佛教,或者觉得佛教色即是空的理念与书的主题不合,大约是后者,因为如果Pi也认同佛教的观点,他就不会纠结和恐惧于老虎的存在,而是以身饲虎了.
这本书吸引我的另一点是它的众多隐喻,不同的人读这本书会有不同的阐释.
在我眼里,海上漂流可以喻指人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以上帝之眼来看,人生浓缩在其一瞥,长久的无聊、不断的挫折、梦想的遥远和短暂的欢乐让人生不异于一场漂流,撇去与我们人生偶然相关的大部分人与事,影响我们幸福的只有寥寥几个人,最终赋予人生这场漂流意义的只在自己的灵魂.灵与肉是牵动人生或沉或浮的力量.
而老虎隐喻着什么?或许可以将它看作肉体的力量,原始、直觉、野蛮但是必要,而和老虎同舟的是一贯素食、信仰三个宗教、在恐惧中依旧发现海洋之美的少年,他可以指我们的灵魂,它挣扎、弱小却又有力.
离开灵魂,肉体沉沦,我们与兽无异.所以在书中,老虎靠Pi捕鱼、过滤水生活.在Pi某一刻突然发现自己大声的、急迫的狼吞虎咽生鱼时,他无比悲哀,因为发现自己降低到和野兽一样进食.书中食人的另一个漂流者或者丑陋贪婪的土狼就是没有灵魂的肉体,最终被老虎吞噬.
离开肉体,灵魂无从依托,所以Pi害怕老虎,却在孤单无望的漂流中依赖老虎,没有对老虎的警惕和驯服它的需求,孤独的Pi早已放弃求生的意念.所以Pi把大部分食物留给老虎,没有把老虎留着危险的岛上.
灵魂和肉体如此依存.在书中,当老虎和Pi的身体消耗殆尽,老虎的眼睛盲了,Pi的眼睛也随即失明,他感到非常抱歉,因为他再也无法为老虎提供食物了,作者写到这一段,笔触伤感:
“IwasmoreaffectedbyhisimminentdemisethanIwasbymyown.Buttruly,brokendownandwastedawayasIwas,Icoulddonomoreforhim.”
但是到死亡的那一天,灵魂和肉体会怎样呢?当Pi终于漂流到墨西哥海岸时,老虎毫不留恋的纵入丛林,甚至没有回头看他一眼.人生漂流到岸,肉体烟消云灭,灵魂即使有归处,也会黯然悲伤吧.
最后,一本小说没有好文笔,即使寓意深刻,情节曲折,也会失色不少.作者YannMartel用词精当巧妙,比喻出人意料,细节栩栩如生,都是这本书吸引我的原因.
推荐阅读《LifeofPi》.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