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的威胁当西方社会成为恐怖内生动力产生

白癜风遮盖液 http://m.39.net/pf/a_4484845.html

3月15日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清真寺突发的枪击案,共夺去50名无辜生命、另有约同等数量的伤者,是西方近年来发生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恐怖袭击。除了通常的精心策划、手段残忍、小软低随等恐怖主义外在特点外,窥其内部还有不少耐人深思的地方。

新西兰恐袭并非首个针对伊斯兰外来移民的个案

在西方范围内发生类似恶性袭击的并不多见,比较典型的有年7月22日造成77人死亡的挪威奥斯陆及于特岛爆炸枪击案,年11月13日IS在法国巴黎制造的致死上百人的、史无前例的系列恐怖袭击事件。特别是前者,与新西兰恐袭事件十分相似,都是白人极右激进分子所为。挪威恐袭案凶犯布雷维克,周密策划袭击达两年多,案发数小时前也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一份多达页的极端民族主义宣言,扬言要发动一场保卫欧洲的“基督徒战争”,以抵抗“伊斯兰人的进军”。其在互联网上用化名发布的《——一份欧洲的独立宣言》,详尽描述了自己的极右激进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文化保守主义、右翼民粹主义、反伊斯兰穆斯林文化及仇外的世界观等,特别是支持暴力消灭伊斯兰教和多元文化政策,以保持基督教欧洲。新西兰恐袭案娣犯、澳大利亚极右翼分子塔兰特同样如此,袭击目标十分明确,即为新西兰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也是克市最大的清真寺里作礼拜的穆斯林,早先他就在网上发布了一份74页长、充满极右翼主张的反移民宣言,认为大量外来移民将让“白人种族灭绝”,发起这次袭击是要让入侵者知道,“我们的领土永远不是他们的,我们必须保证自己人的生存,以及白人孩子的未来。”这属典型的白人种族主义言行。

偏见和极端思想是恐怖袭击产生的根源

枪手塔兰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图片显示,其对公元年普瓦提埃战役、年穆斯林对十字军阿卡的围城战、年神圣同盟对抗奥斯曼土耳其的维也纳之战等涉东西方、宗教的战争十分感兴趣,这对其恐怖行径的产生不无关系。他还在宣言书中说,美国总统特朗普是白人身份与共同目标复兴的象征。而特朗普对这次大屠杀不冷不热的反应却很玩味,“这可能是有非常严重问题的一小撮人”,导致其国内对枪案的反应演变成对宗教及种族偏执的激烈辩论,白宫被迫出面否认特氏的反移民言论与枪手的极端言论有关联。袭击反映出西方与伊斯兰世界由来已久的宗教矛盾和文明冲突(这里不作具体分析),但西方社会特定阶层对部分穆斯林群体确实存在着固有的敌视和偏见,反之亦然。这种敌视和偏见是近几十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格局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真实反映,只要这种宗教、种族的偏见还在,各种冲突的根源不消除,这个看似平和的世界早晚会出点乱子。

现实中,西方对日益扩大的白人至上等种族主义言论的谴责、极端思想的管控,远没有其对待国际恐怖主义那般表态强烈,个中原由耐人寻味。但若出于偏见放任自流从而引发恐怖袭击,其造成的破坏性和危险性一点也不比IS小。如不对此类种族主义的温床严加管控,在可预见的未来,类似的袭击还会在西方接续发生。

西方恐怖威胁由外来威胁转向内部萌发

媒体对此案的第一反应是,很难想像这场夺去了50名无辜生命、另有数十名伤者的严重恐怖袭击,会发生在新西兰这样远离欧美的袖珍国家。新西兰事件表明,恐怖袭击无国界,已经从中东、欧美等传统重灾区,扩展到北欧的挪威、瑞典,大洋洲的新西兰,下步甚至有可能是更不引人注目的全球的某个角落。新西兰号称全球最和平安全、与世无争的的国家,但作为五眼联盟之一,又打着鲜明的西方烙印。枪手选择在此发动血腥袭击,目的是使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不再有安全感。

袭击引发的后果显而易见,一是造成新西兰社会不同种族、族群产生裂痕,甚至加剧矛盾、引发对立;二是新内政外交将受到影响。新西兰政府此前曾经承诺提高战乱和贫穷地区的难民移民配额,此次事件或多或少会对相关政策造成冲击,甚至使相关讨论变得敏感复杂;三是可能引发伊斯兰极端主义者的报复,形起全球新一轮的恐怖震荡。间隔3日的18日上午,世界还没有从新西兰枪案之痛中醒来,荷兰中部城市乌得勒支市就又发生多处枪击,造成3死9伤。有外媒报道,嫌犯在向乌得勒支电车发动袭击时,用阿拉伯语高呼“真主至上”。其后续影响显然远不止此。

在当今国际社会戮力同心剿灭国际恐怖组织、IS组织遭受重创的大背景下,西方再次发生类似“9·11”事件、来自外部威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包括成规模的袭击也在减少。由于经济、历史、文化、宗教、政策等原因,在西方内部引发的种族、族群矛盾如难以消除,且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不受控制地激化后,很有可能制造产生恐怖的内生动力。导致在枪支管理松懈的“自由国度”里,几个枪手、几个简易爆炸装置就能轻而易举地制造人间惨剧、引发轰动效应。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社交媒体扮演了并不十分友善、甚至是推波助澜的角色,使其成为极端主义言论蔓延的平台。恐怖嫌犯塔兰特通过脸书账号直播行凶的全过程,不放过儿童,还对已经倒地的民众补枪等,对民众造成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无形之中放大了恐怖效果。极端思想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并不是网络时代面临的新问题,却是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作为一把双刃剑,社交媒体平台需要更多的自律,面对突发事件多思考一下,该如何采取行动,建立诸如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等,在屏蔽、移除仇恨言论等内容方面预有准备、快速反应,为制止暴力恐怖、极端主义思想扩散,激发、传播正能量多作努力。

当西方社会成为恐怖内生动力产生的温床,肯定不是件好事。但截止目前,国际社会对此,却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这不但与历史、文化、宗教因素相关,也与国际政治、经济、战略上的利益博弈密切相关。极端主义者不惜孤注一掷,而政客们往往说做不一,普通民众成为牺牲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看到西方接二连三发生的涉枪恐袭案,让人不禁感叹控枪是多少地重要,强力维稳是多么地重要。这对身受恐怖主义之害的中国尤其具有警示意义,面对外界的任何质疑之声当前我们都要坚定步伐,走好自己的路。

作者系武警部队政工部上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daiere.com/lcls/212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