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陆的公园以及无车城市的启示UC海

在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城市化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如何合理设计使用生态廊道,才能使其成为构筑城市居民与生物多样性聚集的桥梁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城市绿肺与蓝色水系是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极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这片疗愈的生态空间也给城市居民提供了难得的感受自然和创造美好记忆的场所。保护动植物珍贵而脆弱的家园,规划生态廊道是保证城市健康新陈代谢的基础。然而,自然是城市的载体,文化则是传承城市生命力的内核。在城市历史演变过程中,有价值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被沉淀保留,从而成就了每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景观。本文就挪威首都奥斯陆的公园文化为例,探讨场所与人的行为联系。

对于同样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譬如武汉和重庆,如何在保证生态连续性的前提下,将文化景观纳入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议题之中?奥斯陆作为无车城市的先锋,是否有值得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借鉴的地方?

时间:年12月

地点:奥斯陆设计与建筑学院

组织者:

庞思吟(《城市中国》海外观察员)

参与者:

MiljaTuomivarra(芬兰)

KatrinPetursdottir(冰岛)

ClaudiaPagnacco(意大利)

KatharinaScharler(奥地利)

PaulAntoineLucas(法国)

绿肺城市

公园以及公共绿地组成了奥斯陆重要的景观系统。各个公园与公共绿地通过人行道网络互相连接,使得居民可以任意地步行其间。奥斯陆的景观历史悠久,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的二十余年,奥斯陆市政府修缮了许多登山道、公园、游乐场,并精心规划大量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气象灾害——城市洪涝和海平面上升问题都发挥了良好的缓冲作用。绿地的表面是植物,雨水经过土壤下渗,被含水层所吸收补充;比起传统不透水的城市硬地面-混凝土和沥青铺地,合理设计城市绿地使得城市生态系统拥有更好的储水能力。

▲奥斯陆城市肌理(GoogleEarth)

公园文化

近年来,日常户外生活质量以及居住区自然环境的好坏越来越受到挪威政府的重视。一份来自年的Open-airAuthority(1)的民意调查中显示:在过去的一年内,76%的受访者使用了城市公园;而在中心城区,这个比例则高达91%-%。并且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只在本社区的公园进行户外活动(本社区即距离居民住处2公里以内的地区)。而就群体来说,相较于老年人,年轻人更多地使用公园,是公园的主要使用群体,使用时间则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月底直至夏天。其中奥斯陆超过半数的年轻人每周都会使用公园,而五分之一的年轻人更是会每天使用。考虑到减少车辆出行无疑能够提高环境质量,挪威环境部也倡导应将本地社区公园作为核心户外活动场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起去到偏远的大自然当中,在社区的自然环境当中进行日常的户外休闲活动无疑门槛更低(2)。直到年,95%的奥斯陆居民可以在距家m以内抵达社区公园,享受城市绿地。

▲庞思吟/摄

▲Bj?rnMoholdt/摄

灿烂的夏日午后,一群人玩草坪游戏kubb,与三五好友在树荫下野餐,架起烤炉慢悠悠的烧烤,随意畅饮啤酒,摆上紫蓝莓和红树莓,懒洋洋地看书,穿着比基尼晒黑,听着草坪音乐节,看足球赛,0人一起放映露天电影等等都是奥斯陆夏季再平常不过的公园活动。公园,这个户外客厅是奥斯陆居民夏日聚会和活动的场所,在这里,偶遇熟人的几率极高,并且极容易抵达,使用成本几乎为零。公园此时是私有空间的延伸,或者说是公共空间的私有化。

▲电影《OsloAugust31》截图

享受公园已成为本地人的文化符号,对于日常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对于挪威人的公园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观看挪威导演尤沃金·提尔所执导的电影《OsloAugust31》。该电影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挪威夏季的日常视角:随着镜头的推移,主人公安德斯从好友家出来后,两人相约坐在小山上的社区公园里。视野中绿意盎然,坐在木质户外座椅上可以清楚看到不远处典型的四层的挪威居民楼。在更加开阔的场所与温热的日光里,人更容易放松戒备,一吐心底的惆怅不悦。与此同时,奥斯陆的公共交通也贯穿影片。《交往与空间》的丹麦建筑师扬·盖尔先生就指出,如果公共交通能给人们提供高品质的愉悦享受,那么使用公共交通的人自然就会多。在奥斯陆选择乘坐电车的出行人很多。挪威热门青春剧SKAM的主角之一Even就有关奥斯陆的采访里表示,奥斯陆12路有轨电车是他的出行最爱,这条线路既能翻山又可观海。

▲St.Hanshaugen公园夏季露天电影,庞思吟/摄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奥斯陆的草坪也设有围栏,并且有标识写着禁止踩踏草坪。但如今,公园里包括草坪在内的几乎所有的设施都可直接使用,公园已经完成了从观赏性向实用性公园的转型。

▲图片来源:Frognerparken,.OsloMuseum

奥斯陆公园的历史发展

奥斯陆的公园建设有着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随着奥斯陆在19世纪中叶的扩张,很多区域被划分为公园以及娱乐休闲用地。此阶段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奥斯陆人口增长迅猛——从年的5万人增长到的23万人。此时的奥斯陆尚未有对城市绿地进行总体规划,公共公园的概念也是初次被引入。彼时的社会精英认为公园的修建将会带来两个好处:一是抑制工业城市中破坏性的一面——噪音、工业烟雾和粉尘;其二,也可以给人以鼓舞和健康的审美体验。到20世纪初期,城市公园组织成为了独立的机构,并采取了积极的主张。该机构于-17的一份规划报告当中指出,“公园以及绿色人行道将创造城市的花园肌理”。公园政策正式作为新政府福利政策的一部分,其也成为了奥斯陆为国际所知的重要展示。

▲年奥斯陆规划(时称“克里斯蒂安尼亚”)地图与公园分布

被德军占领期间,几乎所有适宜种植栽培的城市花园、运动场、学校操场、市政花园都组织了粮食种植,其品种则以马铃薯和甘蓝为主。夜晚甚至有士兵换班来看守这些重要的粮食产地。例如奥斯陆最著名的旅游胜地维格兰雕塑公园所在的弗鲁格纳公园,在战争时期曾被用于大量种植土豆以补充食物供给。然而德军还是占领了许多公园,用于囤放大型装备和后方补给,这对公园本身造成了重大破坏。

▲年奥斯陆城市总体规划

▲奥斯陆城市公园系统规划

二战后,由于公园资源损失严重,市政府进行了重新修建公园的工作并增添大量绿色设施。一份奥斯陆年的总体规划文件里指出,“奥斯陆的公园规划不能循规蹈矩的遵循旧的公园系统上,它必须建立在景观、河流、高地、森林自然特征上,或是建立在现有的开放性景观资源的上”。与此同时,受美国城市规划思潮的影响,奥斯陆开始通过使用绿色廊道连接大小不一的城市公园和社区,从而构成城区公园网络系统。

▲年奥斯陆城市绿色总体规划

到年代末,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年轻人更愿意搬到中心城区居住,儿童的比例也因此大幅上升。人们对于户外公共空间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daiere.com/lctq/212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