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读丨没有17岁少年会永远在森林里

朗读者

南开大学刘思佳

文学院级广播电视学专业

南开大学学生会副主席

原文—《挪威的森林里的村上集中营》

《挪威的森林》

作者:[日]村上春树

译者:林少华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故事是这样的

提早抵达的暑气延着两列大王椰子夹道的校园小路降临,那是我在附中的最后一个夏天,学校的北楼周围听不到什么蝉声,晚自习的教室宁静极了,世界上唯一剩下的声音是装在天花板的风扇自转声。如果说让我用一种声音来形容青春的话,那么这种融合了静谧、孤寂和隐藏的躁动的风扇转动声,是极适合当做描写的切片的。17岁的晚自习,读着隔壁一起留级的同学借我的《挪威的森林》,据他介绍的说法,这像是纸上版的九点半文件花系列,加上披头四的音乐与莫名的虚无感。偶尔有同学翻书的声音时,你才会意会过来现在是大学联考前几个月的准战场,而不是日本某条街道或偏僻的疗养院的一隅。

当时读村上春树,你身边是找不到人讨论的,报纸或杂志上的书评也没看过什么介绍,何况那是个没有网络的年代。不过,读过村上春树之后最好的方式也是如此,不讨论内容、不交流感想、最好是不知道别人怎么看这些小说的。这种有点孤寂的读后感,自然会让「我、直子、小林绿」这几个人物在心里默默挖出一个寂静的洞穴。当年的村上春树,就像是一种秘密会社的密语,那么当时借我的书的家伙,又是谁告诉他这本书的呢?据他说那是他无意间看到暗恋多年的女孩正在读着,为了跟女孩有话题,于是只好自己买了一本来读。女孩没有追到,但村上的小说倒是一本接一本的看完了。每个少年都有一段初次探索世界的时光,那是混和了甜蜜与疼痛时期,我们都迫切的找寻看待世界的对焦方式。这时期念的小说,不知不觉定义了自己如何理解世界脉络和调整人际关系。挪威的森林,是村上集中营最具代表性的宣传手册,吸引并收容了许多人进到这座与世隔绝的营区。从第一次读到《挪威的森林》起到如今已经20年了,演唱《挪威的森林》的披头四只剩两个团员健在,当时一起留级的同学已经育有一子一女,而他暗恋的女孩后来到日本生活在不知道原因的状况下寻短。村上春树先生的小说迷从隐性转为显性,又因为过于普遍怕被嘲笑,再从显蜕变为隐性。电视上偶尔用日语卖车或文艺风的卖咖啡广告时候,似乎看得到村上世代的遗迹。

如果你不幸活过37岁,那么谁的人生不是一出九点半档呢?但17岁的少年是不会了解的,因为我们都以为,自己永远会住在那样的一座森林环绕的静谧营区......

结局不是唯一命题

读者笔记

读别人的故事

“如果你不幸活过37岁,那么谁的人生不是一出九点半档呢?但17岁的少年是不会了解的,因为我们都以为,自己永远会住在那样的一座森林环绕的静谧营区。”

我们都要离开自以为永远不会离开的森林了。没有17岁少年会永远在森林里,但森林里永远有17岁的少年。

闲杂的日子里,就多读一些书。

趁着年轻,趁着不再年轻。

过自己的人生

青读

学联新媒体中心

用声音记录岁月,用故事讲述人生。

我们愿陪你走过似水流年中的青春点滴。

共同感悟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征   集

  “津彩校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daiere.com/lctq/210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